• 招生咨询热线:0512-66555771 
  • 手机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直达商品手机版
招生咨询热线
0512-66555771
课程导航
海天司法 面授课程
更多
更多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更多联系方式
  • 联系人:老师
  • 电话:0512-66555771
站内搜索
 
首页 > 机构动态 > 苏州司法培训_四中全会解读之:法官不愿被退出,优秀律师不愿当法官
机构动态
苏州司法培训_四中全会解读之:法官不愿被退出,优秀律师不愿当法官
发布时间:2015-08-13        浏览次数:287        返回列表
 苏州司法培训苏州海天教育培训学校一所专业化的法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专业的名师指导,值得信赖。

 

“我们面向具有一定经验的优秀律师遴选法官。今年,已拿出两个高级法官的岗位进行招考,但是有点遗憾,没有律师报名。”1027日,在上海市各界青年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如此表示。

  “新鲜出炉”的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建立从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法官、检察官制度”。而上海的司法改革实践,已在探索路上。尽管困难重重,但中国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改革正“触碰到利益群体”,也在试图回答“现有法官不愿‘被退出’,优秀律师未必愿意‘入行’”这一现实问题。

  一、不得不“得罪”700多个“法官”,改革最难办的事,莫过于“得罪人”。

  根据616日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的上海司法改革方案,未来,上海法院将只保留33%的“精英法官”,并为之匹配占法院员工52%人数的司法辅助人员和占15%人数的行政人员。33%中,将有一批名额面向有经验的优秀律师、法学教师等“体制外人士”招聘。

  在邹碧华看来,这一名为“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措施,最为困难,又不得不进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要建立适应司法工作规律、符合司法职业特点、有别于普通公务人员的法官管理制度,这是我们改革的目标。”他说。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仅在上海地区法院,就至少要得罪700多名现职“法官”。

据邹碧华透露,上海全市现有3665名“法官”,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人员混同使用”问题。其中,综合部门包括政治部、办公室、行政管理等占了497人;审判部门分为审判一线部门和审判二线部门(包括立案庭、执行局、诉调中心、研究室、审判管理办公室),前者有2083人,后者占到1086人;在审判一线部门里,还有413名中层干部。

  也就是说,“很多不办案的人员也当了法官”。真正在一线办案的法官大约只有1670人,约占“法官”总数的45.5%。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与律师对“精英法官”职位不太感冒的情况相比,另一拨人,却在为争取保住“法官”头衔和待遇而忙碌。

  按照现行改革方案,审判一线部门中的2083人,最后将被“砍”至1200人左右(3665人中的33%——记者注),至少有700多人将从“法官”职位上卸任。更困难的是,即便剩下的1200多名“精英法官”全部来自审判一线部门,现有的1669名一线实际办案法官中,也要缩减400多人。

  “这一刀‘砍’在谁身上?谁来评价,怎么评价,走什么程序?”邹碧华称,这是此轮上海司法改革最困难之处,“还有一个问题,我们有一部分人要从法官变成司法辅助人员,去给现在的法官‘打下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很难做。”

  二、部分律所收到青年法官简历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根据上海改革方案,一线办案的法官要从原来的45.5%减少到33%,但案件每年增长却达到5%10%,未来如何保证办案效率?”在座谈会上,有人委婉地提出了上述问题。

  邹碧华的回应是,改革后,办案人员的总数并不会减少。因为在一线办案的,实际还包括一部分“司法辅助人员”。改革后,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比例将从原来的10.6,上升至11.2,并不会削弱办案能力。但问题是,那些在一线办案又不能成为“法官”的年轻人队伍,能否稳定住?记者采访发现,面对改革的不确定性,一些一线青年法官已作出反应。

  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顾问黄荣楠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律所近来收到了不少来自上述群体的简历。“年轻人可能有些焦虑了,改革后,如果要从审判部门的一线办案人员中,再去除一部分人,他们担心,‘被退出’的有可能是自己。”

  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此前的825日,上海市4家司改试点法院,已任命了首批“法官助理”——即“52%司法辅助人员”中的一种——多为3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将主要负责在法官指导下,“协助”法官进行诉讼材料审查、诉讼参与人接待、准备相关参考资料等各项审判辅助性工作。

  如果按照改革前的升职路径,这些首批“法官助理”在工作3~5年后,本可以成为一名“助理审判员”。后者不仅算是法官,还具有一定的独立裁判权。此外,根据未来的司改薪酬方案,进入“法官”序列的人,将享有相对较高的薪酬。对于“法官助理”而言,则可能仍在一线从事琐碎的办案工作,却因序列降低而“薪酬缩水”。记者了解到,目前,薪酬改革方案上海高院方面已初步拟定,但尚未报批通过。

  三、律师、教授为什么不愿意当“法官”

  改革中一个备受瞩目的做法是,从优秀律师和法学教师中遴选“精英法官”。让那些更专业的人来从事专门的审判工作。但实施起来,现实却有些“骨感”。邹碧华毫不讳言目前“招聘”所陷入的尴尬局面。

  文章开头提到“没有律师报名”的情况,就是尴尬之一。而从律师到法官的“薪酬待遇差距过大”,是一个难以绕过的原因。据邹碧华介绍,遴选为高级法院法官的条件包括:担任法官5年以上,二级法官以上等级,或者具备10年以上律师、法律学者及其他法律工作从业经验。

  由律师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却显示,2013年,上海共有律师16692人,人均创收56.3万元,位列全国首位。黄荣楠进一步解读这组数据背后的律师实际收入:“律师的创收提成一般在60%70%之间,一般有个3~5年工作经验的律师,仅提成部分,就能拿到20~30万元。”

  与之相比,青年法官的收入却没有那么多。黄荣楠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据他了解,上海一名毕业3~5年后进入副科或者正科级别的青年法官,年收入大约在15~20万元之间。上海市光大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作人洪亮在座谈会上笑言:“我太太说,‘你可以去当法官,但收入不能降得太低吧?’”邹碧华也坦言,这次改革,法官待遇一定会有提升,但“提升一定不会特别高”。

  但黄荣楠律师和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院长姚建龙都认为,“收入低”并非律师、教授们不愿意当法官的最主要原因,“尊荣感缺失才是”。在世界其他国家,法官平均收入一般比公务员稍高一些,但实际都没能达到律师的高收入水平。比如美国,地区法官的年收入约为17.4万美元,与地方参议院收入相同。“美国一名头发花白的大法官收入远不及一名同龄律师,但法官却极有尊严。”黄荣楠说,“这种尊严,越是年纪大的资深法律界人士,越是看重。”

  美国犹他州一名法学专家也曾告诉姚建龙,在美国,很多知名律师、教授人生的最后一份职业就是法官,而在中国,法官是很多年轻人毕业后的第一份职业。“案子多得不行,累得要死,还要被当事人骂,不受尊重,谁愿意去干?”上海君悦律师事务所主任、高级合伙人刘正东向记者坦言,如果法院能够拿出具有吸引力的岗位来面向资深律师招聘,即便薪酬较低,律师们也未必不会心动:“你想想,如果一个已经有了很好经济基础的律师,他为了理想、尊荣感而去法院工作,理应是正直且抗腐蚀能力很强的。”

  在刘正东看来,目前律师们暂时“按兵不动”,还有一个因素是担心改革尚在进行中,进入法官队伍后,能不能与司法辅助人员配合好?“根据改革方案,一部分人可能从法官变成司法辅助人员,他们能不能没有偏见地与新进律师们配合好?”刘正东说,更多律师可能对这道“心理上的隔离墙”有所顾忌,还在观望。(摘自网络)

咨询热线:0512-66555771           联系QQ :1294015820

更多课程点击请进入:http://www.ttpx.net/index.php?homepage=szhtchy 

苏州校区:苏州市干将西路515号佳福国际大厦808

昆山校区:昆山市前进东路与长江路口国际大厦东副楼4楼;昆山市集街65号,和月精致酒店2

吴江校区:吴江中山北路吴江高级中学对面雷博大厦2

张家港校区:张家港市人民中路12

太仓校区:太仓市东仓路明德高中

常熟校区:常熟市总工会培训学校

苏州司法培训|苏州司法培训班|苏州司法培训学校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0512-66555771

QQ客服

微信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