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训练常见的误区-机构动态
感统训练常见的误区
2023-07-21  点击:42
新闻导语

感统训练注重的是儿童感觉和动作的发展,目的是帮助孩子不断与环境产生互动,但是很多家长对于感统训练产生很大的误解,一起来跟随小编了解感统训练常见的误区。

 

误区

误区1:孩子现在还小,长大就好了

  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情绪暴躁、胆小爱哭粘人、身体协调性差....孩子小的时候,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很多家长都会不以为然,认为孩子就是年龄小,等长大了就好了。要知道感觉统合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训练很重要。孩子需要从小与周围事物保持接触,接受环境信息的刺激,并主动通过训练让大脑和身体互相协调,才能不断促进感觉统合的发展和完善。如果家长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训练和学习机会,那么感觉统合能力便无从发展。

误区2:感统失调是一种病

  有的父母以为感统失调是一种见不得人的病,其实所有孩子的身上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程度上有不同差别而已,就算成年人也会有感统失调。
  例如:晕车、怕高等等,这些都是感统失调的表现。虽然感统失调不是病,但是它会对孩子的专注力、学习力、身体协调力、情绪控制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发展带来阻碍。
  如果不能及时通过针对性的感统训练及时改善,恐怕孩子在日后的生活学习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困难。

误区3:正常的孩子不需要感统训练

  有的家长听到感统课程这个词,就感觉这是给特殊儿童上的课程,我的孩子不需要。
  其实,感觉统合过程是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活动,每个人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感觉统合。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性逐渐在发生变化,儿童的成长过程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儿童游戏时间变少、活动空间受限、家长过度保护、老人带孩子。

误区4:感统训练就是体育课

  有的父母把感统训练简单地理解为体育训练,甚至认为体育活动可以完全的代替,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
  体育运动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肌肉和神经的发育,但它对身体感官的刺激非常有限,所达到的效果也并不明显。
  感觉训练的过程是创设一定的环境,使孩子接受正确的、丰富的、不间断的感觉刺激,以达到激活孩子心理、引发积极行为反应的目的。
  单纯地强调某一方面的感觉刺激,如大肌肉运动,必然会影响训练效果,甚至使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从平衡变成失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咨询电话:400-0808-102

苏州易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20564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