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生咨询热线:0512-66555771 
  • 手机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直达商品手机版
招生咨询热线
0512-66555771
课程导航
更多
更多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更多联系方式
  • 联系人:老师
  • 电话:0512-66555771
站内搜索
 
首页 > 机构动态 > 厦门大学人才摩肩成果接踵
机构动态
厦门大学人才摩肩成果接踵
发布时间:2013-07-14        浏览次数:700        返回列表
   日前的一个午后,厦大附近的美丽时光咖啡厅内,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洪永淼教授与该院20多名博士生环坐一圈,倾心交谈,不时响起的笑声将酷热挡在了门外。而在五年前,洪永淼的身份还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名教授,与厦大的关系仅是厦大校友、厦大客座教授。2005年,洪永淼被引进厦大,担任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首任院长,开始带领该院着手打造一个“亚太地区和中国一流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经济学教育和研究机构”。

在厦大,洪永淼只是引进人才的一个缩影。多年来,该校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不拘一格、广纳英才。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厦门大学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740多人,其中教授110多人,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12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6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31人。随着这些人才的“加盟”,厦大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有了显著提高。

不拘一格 广纳贤才

李宁,年仅30岁即被聘为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终身研究员,后又被聘为该实验室首位核工业Fellow、民用核能项目重大课题领导与首席研究员,兼任盖茨创投的美国泰拉能源公司亚洲开发主任,现年46岁。经过多年发展,李宁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重液态金属冷却技术和材料领域的带头人之一,在业界创造了数个世界第一,曾经获得美国国家实验室成就奖和2006年美国亚裔工程师年度奖。

2009年2月,李宁以“极大”的勇气从世界顶级的国家实验室辞职回国,作为特聘教授走进厦大,出任厦大能源研究院院长。李宁说,他希望在能源发展领域“想大事、做大事、成大事”,核能在福建的良好发展前景是李宁选择厦大的重要原因,而厦大将能源研究作为新的发展增长点,正好契合他的要求。

如果将李宁选择厦大的原因归纳为“事业留人”的话,那么厦大还通过情意感人、待遇招人等多种方式引发人才“青睐”,不断吸引着各类优秀人才“加盟”。据统计,近五年来,厦门大学引进的教师中,来自国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的有179人,占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四分之一。其中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得者韩家淮教授,“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袁立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Burnham研究所张晓坤教授、许华曦教授,著名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教授,澳大利亚工程院和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陈晓东教授等。

营造环境 成就人才

人才不仅要“引得来”,还要“留得住、做得好”。这是厦大提出的一个明确的引才工作思路。

稍加留心,你便会发现厦大的新兴学科或研究院里都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能源研究院,院长李宁;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院长洪永淼;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

他们都是各自相关领域的学术大师或知名专家,这些学科或研究院就是厦大为他们“量身”搭建的平台。“他们加盟厦大就是想在这儿做出一番事业来。为此,要想真正留住他们,就必须打破将引进人才并入现有团队的‘填空式’的传统作法,而是根据学科和实际需要,为他们‘量身’搭建事业发展平台。”朱崇实说。

不仅如此,厦门大学还坚持特事特办,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为这些人才尽可能地打开“绿灯”,创立政策“特区”。近年来,厦门大学在贯彻国家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厦门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厦门大学“特聘教授、讲座教授”聘任办法》等一系列人才计划和相关规定,积极推动基本用人制度、聘任制度、分配机制等系列改革,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教研结合”的积分考核制度等。“通过这些做法,厦门大学为这些优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厦门大学人事处处长林培三表示。

数据显示,五年来,该校引进人才中已有一大批成为厦门大学的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其中,成长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有1人,“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得者的有1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的有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的有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的有4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的有4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的有53人。

集聚效应 日渐显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2010年初,第二批“千人计划”入选者陈晓东的到来为厦大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这股清新,不仅体现在陈晓东亲手设计装修了清丽淡雅的办公室和实验室,更体现在他带来了“仿生化工过程”这一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兴交叉学科,为厦大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注入了一丝新的生机。

与陈晓东“初来乍到”的清新之风相比,一些在厦大工作几年的人才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经大有建树。

在著名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的带领下,2006年8月成立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现已成为中国能源界的一个知名品牌,其学术科研、教学水平均在国内这一领域处于领先位置。作为国内首个能源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四年来,该中心已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45人。由林伯强编写的本科和硕士生教科书《现代能源经济学》、博士生教科书《高级能源经济学》等教材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能源经济学教科书,填补了国内能源经济学教材的空白,开始在国内其他高校使用。此外,该中心还长期积极建言献策,服务政府能源决策,这其中便包括国家“十二五”能源战略和规划、电价油价气价改革等。目前,林伯强还是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由于对能源政策的贡献,林伯强最近获得了国际ENI奖这一国际能源大奖的2010年度提名。

“未来十年,是厦门大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表示,“我们将以超常规的热情、超常规的努力、超常规的举措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引进工作,加快推进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为国家和海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咨询电话:0512-66555771  联系QQ1294015820
更多请进入:http://www.ttpx.net/index.php?homepage=xdpx-guping
联系地址:苏州市干将西路93号国涛商务大厦616
苏州在职研究生|苏州在职研究生报名|苏州在职研究生考试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0512-66555771

QQ客服

微信客服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