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的滋味是什么?恋情、友情、亲情……
说起泡菜,大家都并不陌生,酸酸的、辣辣的、冲冲的……吃第一次不太适应,吃第二次脾胃渐开,等到第三次以后,就已经难分难舍了。难怪韩国有一首古老的歌曲唱道:啦呀啦,没有泡菜我怎么吃饭,啦呀啦,没有泡菜我怎么吃饭……,整个歌曲只有一句歌词,却可以被反复地唱上5分钟之久,并被连续传唱了600多年。
其实,泡菜在中国已有2000年的历史,早在汉代就深植于中国百姓的生活之中。至于近几年韩国泡菜在中国的流行,是由于“韩流”文化的全方位激活,“韩国泡菜”才成为一个固定的名词。韩国泡菜之所以能够成为泡菜中的主流,不是因为泡菜口感和味道,也不是因为泡菜的技艺和做法,说到底,还是文化在作祟。
在韩国,泡菜已远远脱离了佐餐菜肴的层面,它作为一种传统和文化,已成了韩国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代名词-----
热恋中的男孩第一次邀请意中人用餐,要特意点上一道泡菜,然后细心观察女孩咀嚼的表情,并由此判断如何与之交往,因为,偏好辣,必然野蛮;偏好甜,相对温柔;如果把一盘全吃光了,说明会省钱能过日子。
男女正式定亲,除了男方要为女方奉上不菲的财礼,女方也要适当表示。表示什么呢?就是自己亲手腌制的一坛泡菜。未来的公婆可以不看女方的长相,可以不问女方的学历和工作,但这坛泡菜是一定要亲口尝一尝的,因为通过品尝泡菜,能看出未来的儿媳是否孝顺,是否贤惠。
至于结婚后,那名堂就更多了。在韩国家庭中,丈夫从不当众炫耀自己的老婆,外人也不会贸然夸奖别人的妻子。关于老婆的评价,还是集中在一个泡菜上。如果丈夫对自己的老婆非常满意,会向客人落落大方地推荐老婆做的泡菜,而客人在品尝泡菜之后,不用见面,也就知道女主人是什么品位了。
不过,女生也好,女友也好,过门与未过门的儿媳妇也好,泡菜对于她们仍不是最佳的参照,泡菜的最高境界,应当缘自韩国的阿妈妮——50岁以上的母亲们,泡菜只有出自这些母亲们的手,才能生发出无穷的滋味,牵带出不尽的想象,所以,韩国的“阿妈妮泡菜”堪称泡菜中的***。在韩国的许多传统家庭中,一坛泡菜的原味卤汁最多可以传承9代人。曾祖母传给祖母,祖母传给母亲,再由母亲传给明媒正娶的儿媳,然后接着往下传……。所以,真正的韩国泡菜是用母爱腌制出的亲情,岁月愈久,味道愈浓……
泡菜在中国悄然回味,热辣升华!
泡菜发源于中国,升华于高丽,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实。但是,有一个现象却不得不让人反思:长期以来,泡菜在中国人的眼中只不过是一味普通的小菜,就就饭而已,为什么一经韩国人的手,就成了文化了呢?更让人百思不解的是,在韩国泡菜尚未进入中国之前,中国的泡菜消费已普遍存在于中国人的生活当中,但伴随着韩国烧烤、韩国凉面的大举入侵,韩国泡菜似乎也占尽风光,许多卖腌菜、咸菜的摊点,本来生意不好,但一挂上“韩国泡菜”的招牌,生意立马火爆,这是为什么?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回到文化和市场的层面。
韩国泡菜之所以以在中国形成第八次“韩流”,除了因韩国汽车、韩国服饰、韩国餐饮等多方面的立体市场驱动,还大大得益于传媒的推波助澜。别的不说,仅仅是亚洲影帝梁朝传的一句话:爱情如韩国泡菜……韩国泡菜就马上在少男少女中风靡;仅仅是韩国足球队把泡菜作为常用食品带到中国参加亚洲小组赛,泡菜就在球迷心中变成了“足球的力量”……说到底,韩国泡菜在中国的雄起,魅力不在于泡菜本身,全是文化和传媒惹的祸,你想,一碟平常泡菜都和火爆足球、当红影帝攀上关系了,它的味道能不变吗?
不过,韩国人也别太得意了,泡菜的祖宗毕竟是中国,泡菜文化的渊源毕竟来自华夏,既使南北韩合并了,哪才多少人?别忘了,中国有12亿张嘴,12亿个胃,不光能品出泡菜的真滋味,而且还蕴藏着惊人的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