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思维是在活动中与物质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在家庭数学活动中,我们选用材料要考虑能引起孩子思维的积极性,防止操作活动流于形式。家长可以提供多样性、多层次、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供孩子自由选择,并保证孩子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时间。在家长的启发下,让孩子带着问题操作,使他们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学习探索,这样,不仅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发挥。
数学就采用了以材料操作为主导的游戏方式,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给出了情境、任务、玩法和规则,孩子借助对材料的操作,完成游戏过程。在家长的支持和引导下,孩子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
如排序,给孩子3根不一样长的长棒让他排排队。观察一下孩子可能会横着排,也可能会竖着排。先别忙着纠正他。因为孩子对长棒的长短序列已经有了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只是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排列。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不断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帮助引导他得出正确的多种排序的形式,如按长短排,按高矮排。当孩子已经掌握了以上的排序后,你也可以再添给他2根长棒,让他重新再排。(当然最好的方法是按序设法添加进去)。在孩子已有的排序经验基础上,帮助孩子整理得出一端对齐来比较长短的方法以及以地平线为标准线来比较高矮的方法,以使孩子能获得有关排序的感知经验。
如要求孩子“给图形分类”,家长先出示两个颜色不同、形状相同的图形和两个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让孩子进行比较,帮助孩子明确“相同”的含义,并寻找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家长给孩子一组图形,引导孩子从形状、颜色、大小等不同角度自主地给图形分类。这样,孩子就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有关分类的感性经验,又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这些操作性的材料,都是通过孩子的各种感知觉来达到的,它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各种感知觉,也相应地提高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及认识,同时又在活动中发展了孩子的数学思维。
3. 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幼儿对某件事感兴趣或有疑问,我们应该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有意识地创始问题情景引导幼儿进行思考、猜想、讨论、实践等,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幼儿感受到相互学的重要和有趣,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教学经验
学习能力研究训练工作持续24年核心教研团队平均拥有超过10年专业经验
专家团队
十余位全国儿童教育、心理、医疗等领域专家鼎力支持定期开设专家讲座,家长学堂同时为教学提供科学性与权威性保障
师资保障
教师来源于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等本科及以上专业七大项目考试,严格筛选教师全国教师必须通过总部培训和考核
测评体系
实验结果经过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所心身健康联合促进实验室
小班教学
8人为一班,保证教学精品化优化师资力量分配给每个孩子平等成长的机会
效果显著
训练有效率为96.8%(出自: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
全智能配课
根据测评结果,通过智能配课系统为孩子定制“个性化教育方案”(“IEP”)为每个孩子分配专属课题与目标

联系QQ:1294015820
厦门双涵中心:厦门市思明区厦禾路983号113单元 双涵天地
厦门思北中心: 厦门市思明区湖滨西路10号东方时代广场四层(临思北路口)
厦门宝龙一城中心: 厦门市思明区吕岭路1583号厦门宝龙一城一期6号楼第F1层
厦门海沧阿罗海中心: 厦门市海沧区滨湖北二路70号阿罗海城市广场F2
厦门莲花中心: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嘉禾路26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