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我们将陆续向学生推送与复试相关的文章,帮助他们准备复试,赢得未来的胜利。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专业——新闻方向研究生前辈的复试经验帖,报考其他院校新传播专业的学生也可以参考。
考研之旅漫长到复试,进度条已通过*之八十。还记得刚知道初试成绩的那初试成绩的那天整个人既兴奋又紧张,想要立即恢复平静,找回初试的状态投入到复试的备考中,却发现整个人都是浮躁的,眉毛胡须一把抓住,不知道该如何准备,也很难沉着复习,这样的状态维持了近一个星期才慢慢平静下来。如今的你可能比原来的我还要迷茫,因为成绩还没有出来,未知会让人-紧张-紧张。但愿学弟学妹们能先平静下来,你只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就足够了。只要有一点希望,就要全力准备,否则以后可能会留下遗憾。
先说笔试部分。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复试分为三个部分:专业笔试、专业面试和英语口语。面试在这三个模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是笔试。但是通过经验可以知道,笔试在复试中的作用不大,分数转换后不会拉开5分以外的差距,而口语比重很小,只有零点左右。
因此战术上,报考中传的同学一定要记住:把重点放在面试和学术设想上。至于笔试,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突破短板。我们学校初试的许多方向都是没有区别的,是统一出题的,具体方向特点的考查体现在复试中。
比如新闻传播专业(MJC)就是这样。不同的方向侧重于不同的方向,比如新闻方向,试题会考英汉新闻翻译,广告方向会考营销和品牌建设,媒体调整方向甚至可能涉及数学和统计内容。所以这里特别提醒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复试前要做好突击,补充专业术语和论文。
例如我所在的-新闻方向,我在考试前在经济学家上扒了一些中英对照的文章学习翻译技巧,还在考试前突击背诵了一批与媒体相关的英语单词。对于复试的参考书目,中国传媒大学没有机构版的书单,你手中的书单大多是前辈整理推荐的。由于复试的参考价值不大,不管是笔试还是面试——重点考查的是你的专业素养和思维方式,而非基础知识,你想一想,如果复试还要考你的《传播学基础》,那又该怎么做呢?与其局限于书籍,不如去知网搜索,你方向的导师院长更接近的学术论文和学术兴趣,了解媒体前沿更真实,一定要盯着热点!
下一步是面试,中传是一个非常傲娇的学校,为什么?由于距离分-数出来,通知你进入复试到真正考试只有将近一周的时间,这周你还需要考虑你的科研想法,准备口语,笔试。时光太晚了,所以在此强烈建议同学们提前做好科研想法。
我们所说的科,其实性质相当于一份论文的开篇报告。是对你未来三两年学术方向的设想和规划(但其实你进来后基本不会按照设想进行,这只是你复试面试的一个环节)。可以看看你本科相关专业毕业论文的开篇报告格式。这里有几个要点,一定要提醒大家。
更好的是,科研设想主题不能太宽泛,宁小勿大。那时我不知道深浅,更好的科研设想主题是《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策略研究》,结果拿给师哥看,师哥说这个主题可以写一本书。
第二,不要盲目跟随热点和导师的学术兴趣。原因是很多新热点学术界还没有定论有定论。你做起来有风险。其次,如果你的导师面试的时候碰巧看到哎,这是我的领域。如果你不真正理解,他可能会很难杀你!
第三,一定要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是什么。这时候可以参考学术论文,推荐我们学校的学刊《现代传播》。这本杂志比较实用,很前沿。
举例来说,我自己喜欢看小说和动画片,这两年的IP改编热,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弹幕对我很有吸引力,我可以说很多,写很多,同时也正好跟着热点走。
面试的重点是学术设想,每个人都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想象预设的问题。看论文知道热点很重要!五星!敲黑板!比如你考电视学院,知道什么是IP吗?你怎么看直播热?芒果电视版权不分配是什么意思?一带是哪一带?要清楚。
至于面试技巧,我觉得我们学习新闻传播的孩子面试这方面不必太啰嗦,大方得体,不卑不亢,谦虚谨慎,这些都是必须的。
后来想说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学校里有黑幕吗?但愿同学们不要有这样的loser心态。初试成绩不高,可以反杀吗?可以。教师会歧视我三本本科吗?当你问到这个句子时,说明你已经开始歧视自己了,胡舒立老师说:自我限制是愚蠢的。
总而言之,希望大家只要有一点可能,就要全力以赴,坚持到拟录-录取的那一刻。但愿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平等的回报,功不唐捐,请相信自己。
1、首先明确自己的定位,考虑未来的发展方向。考虑自己的职业所属中心,结合自身的职业特点以及自身的发展,选择与自己职业发展有关的专业。
2、要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在哪个区域,选择就近的商学院,选择经济发达的地区,可能对自身-有利一些。
3、注意商学院是否提供所需要的社会资源平台,注意同伴是否来自不同的行业,是否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
4、了解学员的师资水平,以及运作情况。
5、大学品牌不能与商学院品牌划等号,注意大学品牌同时,注意商学院品牌。
6、考虑自身实力包括经济实力,管理经验以及能力,还有家庭因素,量力而行。
1、研究生毕业后,具有两年以上(含两年)实际工作经验者;
2、大学本科毕业后,具有三年以上(含三年)实际工作经验者;
3、大专毕业后,具有五年(含五年)以上工龄,并担任一定的管理-职务者。
注:符合以上条件-者,工龄计算期截至当年9月1日。
较好步:网上报名(10月中、下旬)
考生需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
第二步:现场确认(部分城市网上确认)(11月上旬-中旬);
考生需到报名点进行照相、交费和验证手续,并进行报考信息现场确认;
第三步:参加全国联考。(当年12月下旬)
考试时间:12月中下旬
考试地点:当地(考点:一志愿高校、户口所在地、社保所在地三选其一)
考试科目:英语(100分)、综合能力(200分)(含数学、逻辑与写作)
以上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苏州新科教育的相关信息,如需了解其他关于自考、成考、远程教育和职业技能等相关内容,可以关注学历教育,可以在线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