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年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苹果会掉在地上,人飞不起来,各种物品也不会漂浮在空中,都是因为地心引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拉着我们,在物理学上定义为:重力。地球表明的万事万物,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都时时刻刻接受着重力的作用。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的重力感受器官,就是为了协调地心引力而生的,并且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完善,最终获得重力感。在我们人类的内耳内,有三对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它们是人体的重力感受器、运动感受器,负责身体的平衡、方向、动态以及头部与地面的关系等等。
孩子的翻身、端坐、爬行、站立、行走、奔跑等等,就是孩子获取重力感,进行平衡训练的过程。在孩子会走之后,通过大量的攀、爬、跳、跃等感觉运动获得了良好的重力感,那么孩子就更能坐得住,具备一定的专注力,才容易获得安全感、自信心。重力感不良,平衡感不好,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坐不住的罪魁祸首。
如果重力感不良,人体平衡系统未跟随年龄成长、成熟,孩子就容易出现多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也会胆小不自信、影响安全感的建立,不敢轻易尝试挑战自己,恐高、晕车,严重的双脚不敢离开地面,一离开地面就哭、害怕、紧张等等,如:不敢荡秋千、不敢做缆车等等,有的是站在一定的高台上,同龄儿童都可以轻松、不假思索的跳下去,但是重力感不好的孩子则会用祈求的眼神或表情看着家长寻求帮助,甚至是哭或者压根就不会上到很高的地方。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翻身、端坐、爬行、站立、行走、奔跑,可以说是在跟地心引力较量、PK的过程,当孩子拥有了良好的重力感之后,孩子就可以挣脱地心引力的束缚,不被重力所左右,自己可以自由自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上树、翻越障碍、从几个台阶上往下跳等等,敢做具有厂长性的高难度的活动了,孩子的能力自然就比较容易得到锻炼,成长就比较良性,能力和自信心自然就伴随孩子左右了。还可以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和地心引力交朋友的过程。孩子在母体子宫内时,只是“感觉”到了重力,但是还没有见过面,当孩子出生后算是“见到”了重力,然后开始通过翻身、端坐、爬行、站立、行走、奔跑等活动跟地心引力交朋友,最终等到孩子能够自如的攀、爬、跳、跃了,说明孩子已经跟重力成了“好兄弟”,他们可以和谐相处,相安无事了,这时候孩子自然就可以想静就能静得下来,想动就敢勇敢的挑战各种活动,不用再担心地心引力“使坏”了。
这时候我们再回过头来想想为什么重力感不良,平衡感不好的孩子容易出现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恐高呢?就是因为孩子没有和地心引力成为好朋友,或者说孩子没能战胜地心引力,这时候孩子虽然会走了、能跑了、也参加幼儿园了,可是孩子就是容易摔跤、满场跑、停不下来、胆小不自信,就是因为个体平衡系统和地心引力形成了一种不和谐的、错误的互动关系,使孩子安静坐在那里、注意力集中的时候,神经中枢系统就会感到不适,不由自主、克制不住的多动,轻则在原地扭屁股、东张西望、做小动作、玩橡皮、分神,重则东奔西跑、一刻也停不下来,发展成为好动或多动症,对于这样的孩子只有先进行大量的平衡感训练来建立良好的重力感之后,孩子才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按照当前所从事活动所需,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专注力。
孩子在母体内,从孕期5个月胎位变化开始,孩子便能感受到来自地心引力的作用了。这个时期,胎儿随着妈妈的走路、上下台阶、坐车等等活动,来感受不同状态下的重力作用,但是由于自己还在妈妈的子宫内,受其保护,因此无法自己主动的练习重力感,只能跟随妈妈的移动被动的接收重力信息,这个时期我把孩子跟地心引力的关系,称之为“神交期”。
当孩子出生后,算是直接面对地心引力了,并且开始通过举手、抬头、翻身、端坐、打滚等动作跟地心引力“打招呼”,直到八个月前后,孩子进入爬行期,个体的平衡感才能发展到动物平衡阶段。张老师为什么形容呢?大家想一想绝大多数的动物都是靠几条腿走路呢?当然是四条腿,孩子靠手膝爬行时不就相当于动物四条腿走路吗?在孩子四肢能够撑起身体、掌控好身体的前提下,先是全身匍匐爬,接着是手膝爬,先倒着爬再向前爬,直到孩子能够快速、稳当的爬行,甚至我们家长追不上,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平衡能力就达到了动物平衡阶段。
爬行是孩子出生之后来到这个世界上,首次自主的前后、左右移动,在练习平衡感的同时,孩子的身体协调、大脑双侧分化、空间知觉都得到了发展,因此说爬行对孩子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是孩子从动物阶段向人类进化的重要转折期。这个阶段孩子跟地心引力的关系我称之为“结识期”,孩子通过翻身、端坐、打滚、爬行终于和地心引力“认识了”。
经过了三五个月的爬行之后,孩子开始自己试着扶着物体走路,并慢慢脱离辅助开始独立走路,再经历几个月到快两岁的时候,还学会了小跑。这个时期孩子的平衡能力终于发展到了人类的层面,因为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能够直立行走,这也是我们人类超越动物所特有的能力之一。当孩子可以行走自如的时候,说明孩子已经和地心引力成为好友,我称之为“挚友期”。
到这个时候并不代表孩子的重力感很良好,平衡感发育成熟了,只能说孩子具备了初步的平衡感而已。孩子在两三岁以后,通过弯腰捡东西、上下楼梯、荡秋千、玩滑梯、追逐打闹等各种攀、爬、跳、跃的游戏中,不断的应用他已经初步建立的重力感,逐步使个体的重力感成熟,并固化。当孩子的重力感固化之后,孩子即使不小心被石头绊住了,也不会轻易摔跤,他会本能的运用身体各个感官来使自己平衡,而不摔倒,这就说明孩子已经具备了良好的重力感。很多孩子的重力感前期发展的很好,但是后期由于父母或者老人保护过度,不舍得孩子干这干那、动这动那,反而会导致初步建立但未成熟的重力感再次降低层次,而且还会直接制约孩子的感统能力发展,包括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触觉等等。那么在孩子还没有走路之前,家长经常抱孩子、经常坐小推车的孩子,普遍都缺乏重力感练习。
我们了解了重力感、平衡感的重要性,也知道了重力感的感受器官,以及发展过程,那么对于前期重力感构建不好,平衡感不强的孩子,该如何帮助呢?在专业的感统训练当中,滑梯滑板、平衡木、横抱筒、竖抱筒、网缆、跳床等等都是平衡感、重力感很好的训练器材。我重点介绍一下家庭中重力感、平衡感训练的方法:
1、旋转。俯视旋转、平视旋转、仰视旋转。
2、吊床或摇摇船。
3、轮滑、骑自行车。
4、前滚翻、侧滚翻。
5、玩滑梯、荡秋千。



金色雨林相信,每个孩子都具备自主学习,自信成长的能力
金色雨林创始人林薇女士和张雨青教授于1994年开始研究儿童学习能力,同年创办北京雨林学习能力研究开发中心;并于1999年,成立北京金色雨林学习能力研究中心。2014年,北京金色雨林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金色雨林隶属于东方加慧(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长久以来,金色雨林致力于为3-12岁的儿童提供学习能力培养。 在长期的实践中金色雨林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学习能力训练体系“个性化教育方案”( Individual Educational Program, 简称 “IEP”) 。 通过测评系统,判明孩子的学习能力状况,采用针对性的学习能力训练方案,并辅以家庭教育咨询,心理素质辅导,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
自2020年起,为更好的传递以提升孩子“学习力”为核心教学理念和品牌价值,给消费者更直观的品牌认知感受,金色雨林品牌将启用“雨林学习力”这一新的logo,作为品牌直属/加盟门店的店名。“雨林学习力”中心与“金色雨林”中心均提供高品质的3-12岁儿童全面的学习能力提升训练。
目前,金色雨林依托北京、成都、厦门、苏州、杭州五大运营中心,28个省,117座城市,231家中心(截止到2019年12月签约数据)。

根据测评结果专业解读让您认清孩子优势。

12人为一班,保证教学精品化,优化师资力量分配。

学习能力研究训练工作持续27年,核心教研团队平均拥有超过10年专业经验。

教师来源于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等本科及以上专业。七大项目考试,严格筛选教师。全国教师必须通过总部培训和考核。

根据测评结果,通过智能配课系统,为孩子定制“个性化教育案”(“IEP”),为每个孩子分配专属课题与目标。
-
上课环境
-
上课环境
-
上课环境
-
上课环境
-
上课环境
-
上课环境
苏州园区圆融时代广场N5区21栋106+201号
苏州园区星湖街178号湖东邻里中心Z326室
苏州吴中万达广场金街西区9幢
苏州新区塔园路181号龙湖苏州狮山天街2F-16/26号金色雨林
苏州吴江区中山南路1088号万宝财富广场2层S2023A
昆山白塘路521号蒙特利亲子乐园一楼
昆山白马泾路52号曼哈顿裙楼三楼
张家港河西路88号曼巴特SOHO301
常熟书院街122-01(市图书馆正对面)
常熟珠江东路98号心欧尚地1楼金色雨林
太仓太平南路19号2楼北侧
以上就是重力感不良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多动的罪魁祸首的全部内容介绍,如需了解更多的培训课程,学习资讯,课程优惠,课程开班,学校地址等信息,可以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让课程老师跟你详细解答,您也可以咨询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