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设计发展趋势
预测是个很玄的事儿,这里只想从设计思想上聊聊:
上个世纪初,一群很牛的人聚在一起教书,于是有了包豪斯,于是开始了一场运动,于是掀起了一股思潮,「少即是多」(密斯·凡德罗)、「形式追随功能」(路易斯·沙利文)等等,这些思想一直到今天还影响着我们的设计。未来,无论表象如何变化,追究实质,我们仍然或多或少的在这些道路上前进。
这里聊聊未来的「少」与「多」:
1、认知成本的「少」
我们手头的、眼前的信息一直在爆炸式地增长着,远远超出了我们能够处理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到,就意味着「不存在」。
Office 2003的时代,大家发现,尽管Office的每一代都在不断地提供更新、更强大的功能(要不怎么卖钱?),但是用户就是找不到,很多功能藏的太深了。这样,一方面是用户不断提出新需求,但另一方面,这些功能其实都在那里,只不过没人知道。因此,Office 2007在界面上做了很大的改进,重新设计了信息架构,让更多深藏的功能直接暴露给用户。同一年(其实相差没几天),苹果发布了跨时代的iPhone。在iPhone的桌面上,没有了之前「九宫格 时代」所惯用的层级结构,应用被平铺在用户眼前。尽管后来又有了文件夹,但在文件夹的设计中(通过小图标等),也在尽量拉近应用和用户之间的距离。
很多时候,设计就像是在和用户博弈,你猜你猜你猜猜猜,猜到算你走运。用户的认知成本很高。现在和将来,界面设计都在努力的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将信息架构扁平化,让用户更容易找到信息。用户的不同使用场景(例如没有明确目的的浏览、有明确目的的定位/搜索),都需要得到更好的支持。
Windows Phone上的磁贴,除了作为入口之外,还能够显示应用内重要的数据信息(如天气)和提示信息等,降低了用户获取信息的门槛。Facebook Home的设计中,更是将部分信息放到了锁屏界面,让用户在打开屏幕后就能直接获取信息。
在界面设计中有一个常识,每次的打开链接/跳转页面,就意味着用户点击率/进一步使用率的减少。我们每个人天性里都有一种「惰性」,除非知道或者能预期到有很好的收益,否则都不愿意改变。如何能让用户达到改变的临界点,就需要通过很多设计技巧来做。

从信息架构和交互流程的角度,无论未来的潮流如何变化,归根结底,都是在不断降低认知成本,让界面所承载的信息内容更直接、便捷地呈现在用户面前。
2.视觉设计的「少」与「多」
在我写这段文字时,用着苹果的Macbook Pro,桌上还有一台iMac,它们的风格都很一致,简约、干净,乔布斯正是沿着包豪斯的设计理念在走(1983年的阿斯彭设计大会上乔布斯自己说的)iOS的界面现在的走向,近一直被业界所关注,当Ive接手界面设计部门后,Flat Design就隐隐成为下一步的旋律。WindowsPhone就不用说了,完全的平面化。这背后实际上正是「形式追随功能」,界面本身是一种媒介,信息内容/功能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界面设计不应当太抢用户的注意力,如同路易斯·沙利文设计的建筑一样,精简到不能再精简,任何一个界面元素,都必须要为功能服务,必须有它存在的目的。简约、干净在今后一段时间仍然会是主流。
但是闲话一句,Windows Phone现有的设计,站在系统的角度,留给系统之上的应用的可控空间有些少,一些应用想展现自身特点又不影响系统整体风格时,就会遇到很多需要平衡的地方。这在未来也许会有更多考虑。
审美是人类主观认知中非常奇妙的部分。如果我们看各种行业的设计,例如时装设计,会发现潮流都是一波一波,在一段时间内很美的事物,大量出现时,人们的感官不断被刺激,终的结果就是审美疲劳,审美效用逐渐减少,正如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直至下一个潮流出现。我曾经开玩笑的总结过:「平久必凸,凸久必平;圆久必方,方久必圆…... j。其实任何一种设计,做到更好就会美。
3、交互通道的「多」
Google Glass, Leap Motion等等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正将交互的可行性区间不断向外推进。现在尽管还没有一个能真正产生像当年鼠标的发明那样有划时代影响力的交互设备和技术,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轻巧的灵敏的交互方式不断绽放出来。
前两年很火的TED视频,印度小伙的第六感,里面就有很多有趣的可能性,尽管大多数技术仍然还在实验室的阶段,没有到商业量产的程度,但是大量类似但轻型、能够通过现有传感器实现的交互,已经为我们的设计增加了很多可能,典型的莫过于摇一摇、撞一撞之类了。
技术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何巧妙地用好这些技术,并且,终的目标,是如何让普通用户能够享受到交互更道增加所带来的便利。这离不开对用户认知的不断研究,同时,还有对用户惯性的把握与引导(今天我们想换另一种布局的键盘已经没有可能了)。
在我们的身边,数字土著正在逐渐成长,他们从小用着互联网长大,现在又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新的交互技术将会更容易被普及。
以上是郑州天琥设计培训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ui设计发展趋势的全部内容。
关于教学方式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教学方式分为三类:纯线下面授、线上网课、视频授课(有线下班)。有小伙伴让我推荐培训机构的时候,我是建议,你要去培训机构进行试听,自己选择。广州达内教育主要为学员带来线下教学的形式,近期为学员带来达内企业订单班,让学员可以选好岗位在就业,拿着offer学习本事,更有针对性的实现自己的技能学习目标!
定向教学指导
广州达内IT培训为满足学员明年的春招需求,力邀全国各大中型IT企业,提前把岗位要求公示出来,并与达内签订《一体化人才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一手托两家,一边保质保量的为企业输送优质岗位所需人才,一边为广大学员提供更精准、更直接的求贤信息。能扛起这么重社会责任感的,也就只有这将近20年历史的老牌培训机构了。
多家校区实力强
广州达内在广州有3家校区,达内在全国有多家校区,持续着力于拓展更多合作企业、优质岗位,仅在2021年1~11月间,已成功与全国1643家企业签订用人协议,为学员累计提供了34,346个IT行业岗位。
搭建就业桥梁
疫情之后就业形势不好,广州达内教育挺身而出,勇于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依托“企业订单班”这一实体,为广大求职者及求贤企业搭建起了信息互通的桥梁,助力每位渴求上劲、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员实现自己的就业目标。
中国IT职业教育领军企业 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达内教育),美股交易代码:TEDU,成立于2002年。 2014年4月3日成功在美国上市,融资1亿3千万美元。成为中国赴美国上市的职业教育公司,也是引领行业的职业教育公司。 达内致力于面向IT互联网行业,培养软件开发工程师、测试工程师、系统管理员、智能硬件工程师、UI设计师、网络营销工程师、会计等职场人才。2015年起,推出面向青少年的少儿编程、智能机器人编程、编程数学等K12课程。 达内的使命:缔造年轻人的中国梦、缔造达内员工的中国梦 达内的愿景:做管理-的教育公司 开设课程 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成人类课程方向:JAVA企业级应用软件工程师、Java互联网架构软件工程师、Java大数据工程师、Web前端开发工程师、网络运维与网络安全、Linux云计算工程师、Python 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工程师、C++-软件工程师、PHP/web.3.0互联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Android软件工程师、IOS软件工程师、.NET软件工程师、全链路UI设计师、商业插画、商业视觉设计课程、产品级UED交互设计师、全栈式CAD设计师、产品经理、VR开发工程师、VR次世代模型师、-网络营销师、新电商运营官、企业级影视视效、人力资源经理人课程、总账会计课程

江苏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