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2025高考招生方案调整引发的连锁反应
“探索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调整科目比例、不再分设文理科、外语实行一年多考制度……”日前,教育部最新出炉的高招方案体现出的重磅消息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连日来,记者采访中小学教育的一些业内权威人士发现,多数接受采访的老师对于给学生减负的良苦用心表示可以理解,但觉得改革的路途仍然任重道远。
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业会考如何保证公平性和权威性
将高中会考的成绩逐步规划到高考范围内,是这次改革方案的一大亮点。方案指出,“会考成绩通过及格和档次来呈现差别,课程结束立即组织考试,实行一门一结业。一门课程允许进行一次复试,去最好的一次成绩。”“这就意味着不但是会考成绩,未来期末和其中的考评结果也有可能计入到高考成绩当中。可缓解一考定终身带给学生的过大心理压力。”多数中小学教育老师在对这一改革措施表示认可的同时,对于如何确保会考考试成绩的权威性、标准型、公平性产生了质疑。
根据目前天津市会考成绩来看,由于方案对于高校录取如何参考会考成绩的具体标准尚无最终定论,使得会考成绩目前在高考的整体评测体系中仍然无法摆脱鸡肋的命运,导致考试基本上形同虚设。中小学教育语文教研组组长陈老师认为,如何将各地会考测评的权威性和规范性统一起来,保证每次考试的难度标准、评判尺度完全相同,进而维护高考的客观公正,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研讨和论证。
中小学教育:文理分科制度打破是否会加大学生学业压力
关于取消文理分科这一提议,12月5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在中小学教育接受培训的多名高中同学,其中绝大部分同学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取消分科意味着意味学业和复习时间显著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