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学大一对三教你引导孩子主动思考!
独立思考是家长和老师挂在嘴边的词语,也是一种学习习惯和一种能力。初入天津学大的家长们常常会问到我这样的问题:孩子不爱思考,孩子太懒应该怎么办。其实这些都是孩子们主动思考习惯没有形成的表现,在这里我跟大家一起谈谈如何引导孩子主动思考。

孩子缺乏主动思考习惯的原因,我在面对孩子与跟家长交流的时候都会发现几个共同的点:1孩子的依赖性强;2孩子的自信心不够;3孩子对于学习的片面认识;4孩子的受挫能力比较弱,这些问题是影响孩子们主动思考很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老师家长需要注意的。
虽然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很难,但学习的乐趣应该来源于思考。思考也同时能够满足人的好奇感、求知欲,这种乐趣会让孩子更加深刻。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呢?
1-3年级是孩子们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学大学大一对三提醒大家,在孩子低年级阶段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孩子的独立思考习惯养成的窗口期。这个阶段家长可以这样做来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1重视知识超越分数
家长对于孩子的分数要重视,但是不能单独追求分数更多的应该是重视孩子对于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这样也会让孩子对于学习的概念不断放大,提升孩子追求知识的乐趣和兴趣,从而激发思考兴趣。

2正确评价孩子
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是伴随孩子成长路上的动力或者阻碍。优秀的孩子都是激励出来的,家长对孩子的赏识是孩子的动力,大家可以像天津学大的老师们一样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①从孩子擅长的方面进行鼓励和激励。②不轻易拿孩子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不随意贴标签。③对孩子的要求从孩子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逐步提升要求,让孩子更加有自信。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①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力所能及的事情。②孩子遇到难题和错题时不能直接帮助解决,而是引导孩子发现困难和错误在哪里从而提升孩子的分析能力,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4增加孩子的挫折教育
首先我们要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孩子的要求和目标要贴近实际。其次孩子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出现小失误要及时包容和引导。最后,引导孩子不断的挫折中进行总结和分析,从而获得受挫能力,这也是我们天津学大经过一次次教学实践总结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在天津学大,我们一直坚持思考力就是竞争力、主动学才能更优秀、要成功必须更自信的教育观念,让课堂成为孩子锻炼思考能力的训练营,让每一位学大学子都能在课堂中锻炼思考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增强自信。相信每一个具备主动思考能力并且找到了学习乐趣的孩子未来一定会更加优秀!升学路上,学大一直与您相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