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学大教育揭秘 人教社高研班语文课堂
一节好的语文课需要凝练老师深厚的专业功底,也需要语文教师不断的自我提升。在10月28日至30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办,人教社报刊社、人教电子音像出版社、广州千墨国学教育研究院承办,天津学大教育、珠海市四于书院协办的“第五期传统文化教育高级研修班”成功举办。
本期研修班以“传统文化进校园与学科融合”为主题展开,邀请到教育部、国家语委等的国学名家和众多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出席,天津学大教育语文骨干教师、学大语文初三教材研发师周亚老师代表学大教育出席本次研修班,带来说播课《学科融合下的语文教学》,学大语文全体研发老师也都参与到本次研修班的学习中。
学大教育语文周亚老师按学大语文高标准的课程设计要求展现了一堂专业的高品质语文精品课,带大家感受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融合的魅力的同时,也彰显了学大教育的优质课堂。
通过周亚老师的展示,小编不禁惊呼:原来一节专业的语文课是这样上的啊,死记硬背的学习终究会把知识还给老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周亚老师是如何上课的吧!
课堂选取了初三语文教材中的案例,首先,周亚老师通过话题引入,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引出孟子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义”,接下来,周亚老师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反面案例,如偷盗等,引导学生理解“义”的重要性、理解“舍生取义”的原因。接着,周亚老师通过历史中文天祥等仁人志士的正面案例,让学生感受“舍生取义”这一精神的传承。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失其本心”呢?周亚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拓展孔子的言论,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理解“义中取利”,理解孟子的“义利观”。最后,学大教育周亚老师呼应导入部分的内容,再次启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与人生追求的思考。
纵观周亚老师的课堂,从个人到社会再到国家,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以更加广阔的视角看待事物;从历史到现在再到未来,引导学生以史为鉴,以正确的价值观为人处世,从而塑造人格。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受教育者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成为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学大语文的课堂都是按着的高要求设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一堂课都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让学生全面发展、情智共生。有无数的同学在学大的课堂上不仅收获了知识,同时也收获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高质量的课堂,你还不心动吗?快来天津学大,感受优质课堂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