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免试引争议,公办、民办是否区别对待?
小升初免试入学的问题一直为社会所关注。公办学校试点先行、逐步推广,民办学校又该何去何从?从现实层面来看,小升初免试能否顺利实施?在现行制度下,考试公平还是免试公平?广州学大教育对网友观点进行了整理。
虽然从现实层面来看,小升初免试入学政策能否顺利实施,目前尚存疑,但随着公办学校试点工作的展开,民办学校是否也应免试的问题,仍然为民众普遍关注。有人认为,民校不具地域性,其投入也不出自财政,不应与公校一视同仁,自主招生是生存需要,国家不宜强制免试。
在现行制度下,升学究竟考试公平还是免试公平?不少观点都认为,目前考试择优录取仍然是最为公平的方式,所谓面谈、推荐等,考官主观性太强,实施过程也不容易监督。甚至有人直接表示,不考试就是要拼爹!尤其对民办学校来说,如果也遵循“免试入学”,受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拼不起爹”的孩子。
也有网友认为,初中仍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也应该就近免试入学。既然是全民九年义务教育,为什么要差异化对待呢?小升初考试作为一种提前“择优掐尖”的行为,无疑助长了报班、考证的风气,孩子因此负担极重。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升初免试入学也是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
不论是对公办与民办政策一致性的争论,还是关于小升初考试与免试公平性的探讨,网友的担忧是共通的,也都聚焦于同一个位置。广州学大教育认为,如果要推行免试政策,教育部门更应在“免试之后如何确保招生的公平、公正”问题上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