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大语文教师说冲破学习瓶颈要从性格入手
经典名著《爱的教育》,讲述了四年级男孩安利科在老师、同学、父母的陪伴下慢慢长大的故事,多元化的生活的环境,使这位10岁男孩时刻感受着温暖,认识到爱对成长的重要意义。在上海学大教育一对一课堂,语文学科林老师也努力践行爱的教育理念,使学生获得知识和品格上的全面提升。
林老师会优先用平和、亲近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树立信心。不少学生因为学习不顺而变得内向自卑、郁郁寡欢,甚至影响了自己和同学的日常交往。对这种情况林老师会注重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心态,每次课堂在讲完知识点后,她会留充足时间给学生思考、提问,自己再进行解答,在扫清学生心中的困惑后,她会用一些注重基础内容的小测试,让学生慢慢积累自信。“别看这些小测题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在做完题目之后都是喜笑颜开的,信心就是这样一步步积累起来的”林老师提到。
为了改善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状态,林老师还会主动“追根溯源”,与家长保持紧密的沟通联系。在她看来,不少亲子间出现的间隙,只是因为孩子内向腼腆不敢与家长直接沟通,老师则可以担当他们之间的桥梁。同时由于家长、老师接触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加强彼此的沟通联系,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等,孩子也能获得更多的爱意和关注,这会使得他们更愿意与父母、老师沟通,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循环。
灵活的教学方式,是林老师身上的鲜明特征。低年级学生普遍比较贪玩,这是孩子的天性,林老师也会因应这样的特征,在课堂增加一些游戏环节,用趣味式教学吸引他们学习。
她曾遇到这样的一位学员,这位学员来自意大利,跟老师的日常交流比较流畅,但是在书写、拼读方面相对欠缺。为了弥补学生的弱项,林老师特意借了一个大课室,在里面和孩子玩起了迷宫探险的游戏,借助教学模具和拼音卡片,带领学生“闯关”拼读卡片,在游戏中学习到拼音知识,也吸引他对拼读的兴趣。
由于高年级学生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阶段,思维丰富活跃且有了一定的自主性,教学过程中,林老师会更多地用成年人的交流方式来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生生活、家庭关系。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他们会更主动地投入学习。此外,林老师还强调,对待青春期阶段的学生,强加灌输并不可行,需要有原则性地应允学生的想法,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选择,这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展现自我。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林老师会注重把握学生的优劣势,及时地调整导学方案。有的同学阅读理解解题能力相对欠缺,林老师会建议他们从实际生活中联想,消除文章的距离感,读透文章内容后再去理解题目。而对基础较好的同学,林老师会帮助他们总结答题技巧和搭建知识系统。一般来说,先将概念性的知识理清脉络,比如描写方法有哪些,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将答题技巧系统化,同时详细讲解重点内容,让学生学习更有目标方向。
多年的教学历程,让林老师对语文有深厚的认识,能够及时帮助学员纠正学习问题,提升综合水平,你还不赶紧行动起来,上海学大教育等你来。注意啦!暑期1元班活动还在进行中,不要错机会,赶紧去报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