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学大老师是如何因材施教 成就每一个孩子
上一期为大家分享了黄老师的教学经历,大家是不是觉得意犹未尽呢?而在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下上海学大的杨老师在教学方面的经历吧,看看他又是如何走上教学之路,并获得了怎样的成就,更是如何帮助学员克服学习难关,提升学习水平的吧,把大家最想知道的学习秘密都挖出来。
杨老师主要负责学大新初一、新高一教学,他善于思维引导,注重习惯培养,喜欢激发孩子兴趣和成就感,喜欢因材施教的教学。接下来就以问答的方式进行分享哦!
问题一: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老师呢?
首先我母亲就是一位教龄30年的老老师,确实让我感受到了做教育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然后就是我大二去做家教兼职的时候,带的几个孩子提升非常大,看着他们的改变和家长的认可我也感觉到了那种从教的快乐;最后呢就是去面试某知名机构的时候,我的试讲让面试官觉得非常不错,就成为了一名老师。
问题二:你在那里有什么收获吗?
收获其实蛮大的。一方面养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注重思维习惯的教学方式,从而获得了很多家长和学员的认可和崇拜,收获了一些小粉丝。另一方面确实也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教育行业的朋友,和他们一起研究数学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问题三:你的教学方式有什么亮点和不同吗?
举个例子吧,很多老师在讲解题目的过程中一直都是在教孩子这道题目就应该这样做,然后就停留在具体这样做上,并且不断的去训练让孩子记住这样做,然而其实孩子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所以题目稍微改变一下孩子就不会了。而我不一样,我喜欢让孩子先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怎么去思考,再去强化这样做的步骤,从而让孩子们学一题会一类。
再举个例子,很多老师喜欢布置作业给孩子去训练强化,但每个孩子掌握情况和薄弱点不一样,完全一样的作业对孩子提升不是很大,我更喜欢针对每个孩子的薄弱点出一些针对性的题目,偏重因材施教一些。总的来说,我的教学特色在于思维引导式教学和差异式教学哈。
问题四:你的教学方式确实很有亮点,那具体点,比如几何题目,你会怎么教?
首先我会根据每道题的做法和知识点把题目分成模块,再来看题目的做法。如果是几何做法,那么题目的关键条件就是我们思路的起点,而结论就是我们的思路终点,所学知识和几何模型就是我们串联整个逻辑始终的桥梁。比如我们要求线段的长度,那么首先我会带孩子寻找求长度的知识作为方向,无非就是相似,等面积,勾股定理这三个方向,而条件会帮助我们选择用哪一个,那么我们的思路就找到了。
如果是代数做法呢,代数做法的核心就是一设未知数,二通过几何条件列出代数等式。那么我会教孩子们怎么设最简单,怎么去找几何条件并将其翻译成代数语言。通过这样教导,孩子第学会了多种角度去看待数学题,学会了怎么根据条件结论去寻找思路和做法,学会了对题目的模块化处理。
看了杨老师的教学经历,是不是感受到了上海学大师资团队的力量呢,正是有他们的不断付出,才让更多的孩子突破学习难关,你还在等什么呢?赶紧来报名加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