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难怕数学 跟上海学大老师这样学不是问题
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永远都是一道难题,很多家长也是想尽办法帮助孩子提升数学成绩,但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虽然数学很难,但在上海学大教育有这样一位好老师,在她的课堂上,学习起来就如沐春风,格外轻松。她到底用什么俘虏了孩子们的心呢?本期晓说师语,我们一起走进杨椰榕老师的故事吧!
1. 温柔自有力量
杨老师长得温柔可爱,笑起来眼睛弯弯的,让人忍不住想接近。平时有些孩子会亲切地称呼她为“杨咩咩老师”、“三木老师”。
一般来说,天性自由的孩子都讨厌被约束,但在上海学大教育的课堂上,杨老师的“命令”却给了他们另一番感受:“嗨,我准备收作业啦!你们懂的!”“让我看看今天哪个小可爱坐得最端正呢?”“哇哦,林同学笔记写得太好了,大家快来学学!”杨老师脸上带笑,语调轻快,在她的温柔攻势下孩子们都很乐意自觉完成她的任务。
而为了让学生持续进步,杨老师想了不少激励的方法。比如在暑假课结束后的计算打卡活动中,她不仅为学生们单独点评作业,还每周集中讲评一次。为了检验孩子的掌握情况,她还会耐心地请孩子独立讲解一遍,再给予适当的鼓励或指点。
2. 耐心灌溉,花总会开
数学难,难在知识抽象、逻辑复杂。为了让孩子们能听得懂、学得会,杨老师教学时坚持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比如:讲数轴折叠问题,学生想象不出如何折叠,她就现场拿一根充电线来演示;讲数轴折返问题,学生虽然掌握了单程问题,但难以理解折返,杨老师就亲自在教室中间来回走一遍,边走边提问引导,直到他们恍然大悟,在上海学大,每位老师都在用自己特别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3. 眼中有光,心中有爱
杨老师仿佛是天生就适合当老师的人,十足的亲和力让她在孩子圈里备受欢迎。大学时她曾去潮州潮安县支教,短短的时间内她就爱上了那些简单纯朴的孩子们,并在彼此交换真心的过程中萌生了以后要从教的想法。
当在上海学大教育真的成为老师后,她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认为“要教就必须教到更好,不然对不起别人也对不起自己。”在一个班里,难免有几个基础弱而跟不上的学生,杨老师常常比他们的家长还着急,主动要求留孩子课后多辅导一小时。
那一小时里,她就专门为他们重讲一遍比较难的知识点,再根据他们做错的题出多一道类似的题,直到他们能独立会做、做对为止。对于有特殊原因而缺课的学生,她也会额外录一节视频课,或邀请孩子线下补回一节课。
“爱和尊重是教育的出发点”,未来的路上,杨老师会一直用她的柔和细腻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带他们去伸手触碰数学的一片晴空。在上海学大教育老师的引导下,不光是数学,其他学科的困难也都迎刃而解,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孩子更好的学习,马上就来上海学大报名专业课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