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物理博士却差点在学大首轮试中落选
从中科大本科,到中科院研究生,再到专攻物理专业博士,赵真典本应该在科研道路上一直走下去,但他却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下车”了。由于一直在兼职做家教,赵真典觉得自己可以去教培机构当一名老师。于是,他开始向包括北京学大学校在内的很多机构投递简历。
其他机构的面试,对他来说太简单了。一般只有两轮,先面试,再试讲,然后就等结果了。第二轮试讲,三四十个人挤在一个大教室里。一个人讲,面试官在下面听。赵真典觉得,那些人无论是文凭,还是讲课,都不咋样。当面试官宣布结果时,那些“不咋样的”竞聘者,竟然和自己一起录取了。

而赵真典在等待试讲的过程中,同时竞聘的人听说他来自中科院,都流露出不可思议的眼光。赵真典感到,自己可能跑错“赛道”了。当这些机构向赵真典伸出“橄榄枝”时,他还在等待最期待的OFFER,那就是北京学大中学辅导。
在中科大读书的时候,赵真典就曾在托福、GRE的课堂上感受过学大的魅力。无论是授课风格,还是授课内容,学大老师绝对是教培行业的“顶流”。而到自己面试时,赵真典在别的机构面试不费吹灰之力,而在学大差点就被判“出局”!
第1轮,赵真典勉强过关。为了更好的迎接下面几轮,别的同学去实验室做实验,外出面试工作,他就一个人在宿舍里,反反复复的备课、背课。赵真典说,在第二轮面试期间,光批课就批了六次,直到课程设计,讲课内容完全通过,才到真正的面试环节。

第二轮面试,赵真典和复旦、交大、华师大……顶尖高校的候选者们在一起。这时,他感到,自己虽然来自中科院,但这算个啥嘛!在第二轮面试中,候选者们都表现出非常专业和优秀的授课风采,而且极具个人魅力。在现场氛围的烘托下,赵真典也甩掉了拘谨的心态,豁了出去。
学大对于老师们的吸引力,可能就在于,它能包容一个人的个性,激发潜能。赵真典也因为自己“小宇宙”的爆发,而获得了学大的“入场券”。博士毕业后,赵真典正式成为北京学大物理老师。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压力都巨大。有时候,难免会因为学习、生活上的原因,无法来到课堂上课。为了让这些学生不掉队,赵真典每节课都会给自己支起相机,录视频。当天,如有学生没来上课,他就把视频发给TA看,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答疑,保证后面上课进度。

赵真典的课堂上也会面对学生的挑战。在曹杨校区,有一个女生,总在课下针对他的课程内容,提出一些极为细节的疑问,甚至是质疑。面对学生的挑战,赵真典并没有觉得烦,反而一一解答,直到这位学生满意为止。在这个女生带领下,这个班的孩子都踊跃回答和提出问题,班级里洋溢着浓厚的学习氛围。
时光荏苒,赵真典在学大授课人次也达到了3000多,教学经验也日益丰富。但每次上课,他总要把自己的PPT在全部更新,重新迭代。课程设计也是根据不同的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面对学生们容易在计算上犯错的问题,他总是在课堂上苦口婆心,反复叮嘱。
他说,他希望同学们来到北京学大中学全科教育上完课之后都能有收获,无论是成绩的提升、习惯的养成,还是性格方面,都能得到提升,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