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快到了,北京学大教育的老师们在做什么?你以为他们只是静静的等待着学生的到来吗?当然不是,我们的老师为了保证课程质量,一直在不断地磨课,下面让我们详细看看。
站上讲台,我就要对学生负责。北京学大教育有许多“大神级”老师,在课堂上”极限挑战“只是他们的正常操作。所有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人型搜索引擎,精确到年份、区和题号的考情分析信手拈来;穿梭于不同学科领域间,从费尔巴哈谈到斐波那契,从莎士比亚谈到麦克斯韦……

而在这些高光时刻的背后,是你所想象不到的悉心打磨。通过模拟真实课堂的方式,学大教育老师们将精心准备的课堂呈现在其他老师面前。这一步近似于rehearsal,通过老师间的小组讨论,自评和互评,老师可以:
1.预估学生可能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方法;2.检测课堂活动的设计是否能进行有效互动(所以,课上认真听,可能你走神的时候已经错过老师的亿个梗了~);3.把每个重点知识点用学生能秒懂的语言传达出来。划重点:磨课不是一步到位的,往往要经过反复几次的修改、完善和优化,才能走出这个莫比乌斯环。

你以为经历了上述这些过程,老师们就可以站到学生面前展示成果了吗?没有检测,过程就毫无意义。还是太年轻了~我们绝不会将不经筛选的结果呈现给我们的学生。所以,甄别磨课就是我们检验老师们备课是否达标的最后一步。
为了验收老师们的磨课成果,也为了甄选出寒假北京学大1对6小组课和一对一的合格老师。由小组课教学经理、一对一部教学高级主管、研训经理、各学科项目主管和区域经理组成的审课天团坐镇把关,逐一对小组课和一对一老师随机抽取课程切片进行审核。

利用QAD标准化打分工具,从教学内容、教学现场、教学方法三个维度科学评判老师的授课水平。只有通过甄别审核的老师才能最终站上小组课讲台,和期待已久的孩子们在寒假课上正式见面。
这样的磨课是不是非常精细了,没错,这就是我们北京学大的风格,高质量的课程才是有价值的,所以说,这个寒假快来北京学大教育,跟我们一起学习成长,实现假期的弯道超车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