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如何写的深刻深情 学大老师有办法!
今天北京学大和大家分享高考作文的深刻与深情。“言志”与“缘情”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文论的核心,同时也是一对矛盾体。现代语文教学中,“言志”演化为深刻,“缘情”演化为深情。在高考作文中如何处理好深刻与深情之间的矛盾呢?我们的老师向大家分享了他的阅读理念与作文理念。
阅读本身并不是力量的来源,由阅读所触发的思考和情绪才是。作文本身绝不是技巧的炫示,作文是你认识世界与对待世界的一种方式。
一、怎样改变认识世界的方式
1.为什么要保持理性
要改变认识世界的方式,需要把握住一个核心——理性。通过疫情下各国政府的表现,可以看出理性是民族强大的关键,理性是人类走向伟大的路径。不能任由物质利益、视听欢娱、伪科学及意识形态偏见等遮住我们理性的双眼。
2.理性有什么内涵
"理性”一词,在德文中叫Vernunft,在英文中叫Reasoning。理性有三层含义,首先,心理上需要冷静的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见识上需要全面的认识,不被见识所限制;最后,思维上要做到细致的分析,据此严密地推理。理性认识的基本素养是怀疑和求证。不经理性的怀疑和求证,只是粗糙分析,得出的结论往往会有失偏颇。
3.独立意识与公共意识的关系
学大的老师说,人们需要独立意识,因为个人是容易在时代主旋律中迷失的。时代激情与理性相悖,历史上的运动、风潮绝大多数都是社会情绪的盲目纠合。如1960年作文“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1978年作文“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都体现出了独立意识。
但是人们同样需要具有公共意识,公共意识与独立意识相反相成。独立意识是指要有个人的见解,不盲从;公共意识则是指应该站在公众角度思考问题,避免带有个人情绪化的偏见。事实上,这两者的根本是一致的。在公共群体陷入狂热和迷茫的情绪化泥淖的时候,保持个人独立意识是维持理性的最后防线;而当公共群体处于有序和谐的环境中,从公众角度来思考问题,更容易与时代精神保持一致。
二、认识世界的三种思维
1.追因思维——探求事物的本源
追因思维有四难,观念、见识、信息、思维。要想正确追因,唯物主义是根本思维,纵横古今是基本导向,全面细致是追因关键,穷根究底是思维导向。
在进行因果关系分析时,首先要明确哪些事物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看待问题要做到不因浮云遮望眼;其次要明白原因深处才是根源,关键是要勇于追问。如分析李子柒为什么取得成功,追因逐层递进的基本路径是:一是性格、心理、成长经历;二是历史、文化、社会思潮;三是政治、经济、社会阶层。这三层原因是逐层递进的关系。最后,追因还需明白,因果关联角度不是单一的,并非独因独果。找对、看深、想全,是逆溯因果关系的三个重要导向。
此外还需要注意.归本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推论思维——预测事物的走向。
最后,学大想说的是,理性的敌人是情绪,理性的最高境界是情怀。理性是刺破表象世界的刻刀,也是人类寒冷世界的冬被。理性与情感,这对概念在北京学大一对一的老师诗意的讲解之下消解了矛盾,肤浅的情绪只有在理性的熨烫之下才能上升为深刻的情怀。大家需要做到心怀天下、腹有诗书、眼底悲悯、足下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