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谈教育 和家长共同探讨乖孩子真的好吗
今天长春学大教育的王老师来和大家分享一个和孩子之间的故事,希望能够从故事中引起各位教育者的反思,也希望家长们对于教育能够有更全面理解,对于孩子来说教育在生活中不仅在课堂上,学大的各位老师也一直都秉承帮助孩子,做适合孩子的教育,让我们的课堂成为一个知识和价值观共同成长的课堂。
学大教育王老师说,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恰好就在今天,在老师座谈会上,我还提出了我的疑问:我说我在全国去过那么多学校,也在五六所学校工作过,吉林当地的教育有太多领先的地方,但只有一点,我一直看不懂。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这些孩子与我以前接触的孩子相比,知识水平、特长能力都明显领先,但情商普遍相对较低,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勇气普遍不足,因此表现出来的大大方方的劲头也就略逊一筹。这一点,从我在非常多的场合与孩子们的接触和交流,就能明显感觉到。
为什么说情商低?长春学大的王老师总结为,首先,可能孩子听不懂老师在开玩笑,对老师抵触、害怕,如果是这样,那是情商低的表现;其次,可能是孩子有观点而不敢表达,因为老师在他们眼里是高高在上的,如果是这样,那是他们长期处在高压之下被控制的结果。无论哪种结果都是可怕的。
这就引发了王老师的思考,家长常说的乖孩子,其实是活在父母老师的人生观里,是一只关在笼子里的猴子,压抑久了,不是忧郁,就是爆发!控制带来的就是乖巧,但任何控制都会遭遇反弹,不论看似多么正确的控制,结果都会如此,学大希望各位教育者和家长都能尽量避免孩子没有自主的思考。
事实上,长春学大一直都觉得对孩子而言,敢于阐明自己的想法,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敢于和人交流甚至辩论,那才是真正的人才的基础。我真的希望当时两个孩子的表现是大大方方地跟我说:对不起校长,刚才是我们错了,这不是一个文明学生应该有的样子。我们下次一定注意。
在访谈的最后,长春学大一对一的王老师也说道,如果孩子们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建立批判性思维,他们的眼睛才是“明亮”的!这才是一个学生应该有的勇于担当、善于表达的形象,这样的人长大后,才会走得更远,也欢迎更多孩子加入学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