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开学第1课 学大教育说有梦想就有未来
9月1日晚上,许多小朋友都在家长的陪伴下观看了央视播出的《开学第1课》,今年的开学第1课,主题是“创造向未来”。在“创造精神”指引下,探讨梦想的崛起、探索的力量、奋斗的重要和未来的美好。长春学大教育觉得除去那些广告,整个节目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既然教育部要求全国学生都要学习这《开学第1课》,我们就来看看这节课,到底要教会我们什么?
第1篇——梦想
开学第1课首先要让孩子们学会立志,立志就是明确学习的目标,努力的方向,才会获得内在的动力,才会更加主动地学习,更加明白为什么而学,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能够用梦想来激励自己去拼搏、挑战和奋斗。而一说到“梦想”这个词,长春学大一对一知道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这个词太伟大了,其实,节目给我们展示了,梦想可以是平凡的,梦想可以是循序渐进的,梦想是可以通过努力而成真的。
成龙的故事、谢海龙老师用震撼国人的纪实摄影,还有很多平平凡凡的人梦想照进现实的故事。所以,学大教育想说梦想不一定要多么宏伟和华丽,梦想也是可以分阶段的,我们每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都是朝着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步,通过努力去实现的生活状态,自然就会找到新的值得努力的梦想和方向。
第2篇——奋斗
有了梦想,就要为了梦想而去努力奋斗。拥有超强的计算能力的王桐晶不是靠天赋而是刻苦的联系,王桐晶12年训练生涯中演算过的卷子,能铺满100间小学教室,小姐姐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你也想拥有别人无法企及的能力,那你就要付出别人无法做到的努力。俞敏洪老师现身舞台,讲了他学渣逆袭成为学霸的故事。这些都告诉我们梦想的实现需要踏踏实实的奋斗。
第3篇——探索、创造
对自然、对科技保持好奇心,并且不怕失败,不断尝试的科研精神要从小培养,培养孩子们具备好奇心、探索意识和创造能力,才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第1架国产大飞机C919的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国防科技领域的科研人员的代表,我们推崇匠人精神,我们推崇探索精神,也要让孩子们从小就明白,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依靠的是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中国人的创造力。
学大教育一对一觉得很神奇的是节目现场的无壳孵化小鸡的实验,这个实验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一个更好的教育方式。体会到生命的神奇历程,也体验到了一次科学实验的精细程度,和科学技术的创造性。现在的中小学生也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科学实验,因此这种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第4篇——未来
最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教授与王源同台对话,薛教授从一个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王源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的青年代表,共同对中国青少年的未来做出了畅想。既求真,求实,又勇于开拓创新,在美好的青春,追求无穷的智慧。
长春学大教育觉得总的来说,节目的主线还是非常清晰的,节目的形式也非常丰富和新颖。主持人就不用说了,何老师和撒老师都有很棒的少儿节目主持经验,在整个节目里,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和体验,告诉孩子们重要的是想办法去赢的过程、是聪明的头脑、敏捷的身体和团队合作。最后《少年中国说》的这首歌,据说是历经2个月的打磨,将梁启超的这一经典改编而成,张杰的声线也非常适合表现这首歌的气势。长春学大一对一觉得这个节目值得同学们一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