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考试,学大教育告诉家长如何引导学生解压
临近考试的时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非常容易给其带来影响,尤其会出现烦躁情绪,这时就要看学生如何面对,家长、老师如何疏导了。接下来烟台学大教育就来告诉你该如何来引导孩子解压,快来随小编详细的看看吧。
其实在这个时候,学生宜适当“唱反调”,这样可以更好的应对厌学、消极心理,相信很多同学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意志消极、厌学的情况,可能是因为一道从没见过的题型,也可能是因为一次摸底考试中,在规定的时间没有答完试卷,还有可能是因为在一次小测验中,输给自己心中的那个“假象竞争对手”。
学大教育告诉大家,事实上,越紧张、越担心,学生就越无法摆脱这种消极心理。其实很多的学生都会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平时复习的都很好,不知道为什么,一到模拟、期末考试前,自己就非常担心是不是还有自己没有见过的题型、没记住的公式,非常担心会不会考砸。
对此,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建蓉表示,当自己还没有尝试就急于否定自己,给自己下定论,这样未免太过消极。在整个复习和备考中,失败、成绩下滑等都是难免的,而学生出现的消极心理更容易导致其失败,不如去积极面对,时不时也跟自己的心理“唱个反调”。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该怎么做呢,就是要跟自己的消极、逆反心理适当“唱反调”。比如,一到考试之前就非常担心有自己没见过的题型,这个时候就可以设想:没到考试前,碰到没见过的题型 就等于让自己多学会一种题型。如担心模拟成绩,可以告诉自己:“模拟成绩不代表最后成绩,模拟多错一道题,最后考试就可能少错一道题”。适当地唱反调,会让学 生丢掉消极思维,不过可一定要适当。
还有家长一定要避免“谈成绩色变”,一位作为青春期的孩子,无论是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很有可能会影响学习成绩,造成学生的成绩出现波动。此时,学生一定会出现消极的情绪,但当父母因为成绩下降而加以训斥,孩子就会本能地反抗,出现逆反的学习情绪。
有的学生表示有时考试没有考好,自己已经够懊恼的了,爸爸妈妈还总拿成绩说事儿,说自己辜负了他们的期望,担心自己是否能考出理想的成绩等等,真是越说越烦。烟台学大教育培训建议家长,要正确看待孩子的每一次考试,坦然去与孩子交流和沟通。不要听到孩子成绩下滑就反应过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如先去关心孩子的内心。
作为家长在孩子考试的时候一定要非常非常注意自己的动作和语言,烟台学大教育就来告诉你该如何来做,如何来引导孩子来进行解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