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教育探讨吴谢宇背后真相 父母应该做什么
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北大学子弑母按元凶吴谢宇已经落网的消息,吴谢宇的高智商以及他在学习方面的优秀表现都足以证明他在未来一定有一个非常光明的前程,但是他却亲手把自己的未来毁掉了。相信他已经是思考了很久,并不是冲动的行为,那么今天深圳学大教育就来探讨吴谢宇背后的真相-父母应该做什么。
我们究竟该如何“爱”我们的孩子?
爱是本能,但如何爱,却是一种需要刻意学习才能胜任的“能力”。我们如何平等对待孩子,如何在不溺爱的同时又不让孩子感到缺爱?如何把握两者的分寸,如何取得平衡?这是一个不容易拿捏并且没有标准答案的事情。
身为成年人,深圳学大教育同样了解成年人的世界,大家应该都知道怎样带上面具,在生活、职场、甚至朋友圈中“周旋与沉浮”,也都知道如何面对自己内在的良心,去平等对待一个独立的人。但你是否想过,面对孩子,我们也需要这样倾心学习,训练,像学会一样技能一样,学会去“爱”我们的孩子?
面对孩子时,我们应引导孩子学会独立负责,以适应社会秩序的要求,而不能像君主一样对孩子施以惩罚、家暴,更不应该事事越俎代庖,成为孩子的仆人。
学大教育需要家长们了解的是,养育一个孩子,不亚于一场伟大的冒险。在这个没有答案的人生旅途中,我想与你分享著名儿童心理学著作《孩子:挑战》中的几条原则,与你共勉:
一、善于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动机。有些孩子听话懂事,有些孩子不听话,但听话的背后并不一定意味着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可能是讨好、欺骗。
吴谢宇涉嫌弑母案之所以引入注目,原因之一就在于吴谢宇是一个被所有人称赞懂礼貌、乐于助人、懂事的孩子,但他的内心世界到现在仍是一个待解之谜。
有些孩子“不听话”的目的恰恰是为了让父母关注自己。父母如果不假思索地说教批评,可能会进一步让孩子感到孤独、没有安全感。所以,父母要观察孩子的行为,判断孩子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才能加以引导。
二、引导孩子体验到自己不良行为的后果。
溺爱和缺爱的挑战,都是如何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溺爱的态度是纵容,缺爱的态度是羞辱和严惩。
但比较好的办法,尊重孩子的办法,则是让孩子自己承担这些行为的后果。
例如,孩子不正常吃饭,那么就让他体验到过了饭点没有饭吃就会饿的后果。这里要注意,假如因为孩子不吃饭而令其吃零食或随时为他开小灶,就是纵容;而假如因为孩子不吃饭而取消他玩耍的权利,这就是惩罚。当然,这里不包括孩子面临生命危险的情况。
三、父母的态度。
简而言之,父母应严禁羞辱孩子,严禁贿赂孩子,对待孩子态度坚决但不生硬粗暴,要尽可能减少说教而代之以实际行动,譬如孩子不想穿父母递过来的衣服,就不必说教,而是让他自己选择。事实上,引导孩子的行动就是父母的以身作则。
希望这样的悲剧不会再出现在任何一个家庭,任何一个孩子身上,虽然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相同,但是仍旧希望家长们能够理智的对待孩子。如果家长们确实不太清楚该如何面对孩子,那么可以尝试向深圳学大教育的专业教师进行咨询,或者是更加专业的心理咨询医师进行沟通,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让“问题儿童”得到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