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数学不好怎样指导 学大教育详细阐述
学习数学是一件苦差事,很少让人得到成就感。那怎样才可以让数学变得像玩具一样好玩,爱不释手,南京学大教育老师从三个阶段探讨数学学习,让孩子可以在数学的学习道路上走得平稳和迅速!
一个孩子数学成绩提升必须要经过三个阶段:态度转变、养成习惯、成绩体现。长期以来,家长们不断追老师:我们家孩子虽然题目做对了,但草稿打的不整齐,你说怎么办?我家孩子这个笔记的字啊,写的特别乱。而老师看到这几个问题,是什么感受呢?这些个家长完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在南京学大教育培训老师看来,问这几个问题的家长们,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就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家长似乎永远不满足孩子的表现,而这种不满足,就是对孩子态度转变的极大阻碍!负面的打击,瞬间让孩子丧失兴趣和信心。正向的鼓励,孩子发现数学似乎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难,还挺有意思的!
孩子在态度转变阶段中,大起大伏很不稳定,伴随的表现也时好时坏,而这种不稳定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任务难度和外部反馈。任务难度,就是孩子们学到的知识,是否能够理解,是否在他们的认知范围内。而这个任务难度的决定者是——老师。
所以学大教育一对一在设计课程时,一定会遵守课程量力性,也就是难度设置要符合孩子认知规律,是在孩子能力范围内的适度挑战。外部反馈,就是孩子学习过程中,每一步的即时反馈。老师在这里虽然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更重要的角色是——家长。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自己做起。父母教育理念上的“一念之差”就可以让孩子的命运有“千差万别”的不同。毕竟,在孩子的世界中,家长的一言一行,被孩子心中的放大器自动放大。态度转变期,一句顶一万句的,是您对孩子的肯定!
当孩子学习的态度发生转变,就进入了养成习惯的最佳时机。而学大教育一对一老师看到,更多的家长在这个阶段的做法是:懈怠了,立刻敲响警钟;退步了,立刻紧逼上前;退缩了,赶紧举起棍棒。孩子变成打着不走,骂着倒退的状态。事实上,这样养出来的,不是孩子的习惯,而是家长的习惯。
习惯养成期依然是有一定波动的。这种波动,是因为在态度转变的过程中,孩子更多的是为了得到家长的表扬,得到老师的夸赞,还是“为他”的心理状态。而当进入“习惯养成期”,孩子只有当从“为他”,变成“为己”,才有可能坚持下去,形成习惯。也只有习惯趋于稳定,才能最终成体现为成绩。
家长与孩子之间传递的是爱,而老师和孩子之间传递的是知识。在孩子数学学习中,学业上的不足、缺漏,是需要老师帮助孩子进行补充的,而家长只要去看看孩子在什么方面又取得了进步,即时地给予肯定就好。相信在学大教育和家长的配合之下,孩子一定可以实现数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