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学生多样化 南京学大教育老师因材施教
南京学大教育李老师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何为因材施教。李老师毕业来到学大教育的时候正好赶上了暑假班,三期几乎不间断的暑假课虽然很累,但是也带给了李老师很多的收获。
李老师表示说,其中的一个男孩,让我首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因材施教的意义。首次接触男孩是在初三开学前一周的暑假。孩子马上要去外地上学,但是进度差了半本书,很担心开学考试,于是决定补习一节课的语文。
李老师犹记得当时还在吐槽:一节课无论从那个板块来看,都是杯水车薪,更何况还差了半本书的进度。之后的课堂上确实如同李老师预想的一样,并不能在一节课内追平进度,也不能讲授很多的答题技巧。但是,也是通过这节课,让李老师发现了这个男孩极度焦虑的内心。
李老师说:“两个小时的课程,硬生生地延长到了三个小时,除了学科知识的梳理,还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在开导孩子。而之后的一个月内,几乎每节课都是两个小时课程内容,再加半个小时的心理疏导。而那段时间的我,也是绞尽脑汁地想该怎么开导这个孩子”。
最后,在同孩子其他南京学大的学管老师和其他科目老师的探讨下,我们一致认为:对于这个孩子,语言上的鼓励和疏导效果并不大。他真正需要的,是一次切切实实的成绩进步。
在月考前的一个月,男孩的表现极度自律。无论是比较弱项的理科题目打卡,还是重复的文言文背诵,都齐头并进。甚至在往返学校的路上通过听书的方式,完成对名著的掌握。
事情的转变是在月考。月考的时候,孩子语文科和开学考试相比进步了10分有余,其他科目也均有进步。而孩子的表现,也正如我们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预期的一样,有了成绩的进步,孩子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没有之前那么焦虑了。
对于这类目标明确又充满焦虑的孩子,鼓励和成绩的提升,缺一不可。平时的鼓励让孩子能够在进度落后的异地学校坚持下来;成绩的进步则更是一针强心剂,让孩子打消顾虑,更加自信地面对初三的学习和复习。
教学相长,作为南京学大一对一老师,不光是我们教会学生,同时,我也在学生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在学大教育的几年,我和学生共同成长!在未来,也会继续为孩子们成长成才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