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教育致家长 孩子升入小学请把心态放平
很多小学生父母常常和南京学大教育老师抱怨,比起辅导孩子作业,真的更加愿意做家务。对待孩子的学习也是草木皆兵,成绩稍有下降就要挥动手里的大刀。其实在学大教育看来,小学难是一种现状,需要给孩子一段过渡时间!
谁不想母慈子孝、每天一家人其乐融融,边吃晚饭边聊聊天,吃完饭还有时间散散步。只是当你听到阅读打卡群里交的作业,别家娃那标准的读音,再回头看自家娃的磕巴,不是说都是零基础么?当你看到别家娃作业的工整,再回头看自家娃的潦草,不是说这个年龄的小孩,手指力量不足吗?
幼儿园,爱的体现是鼓励,标准是多元的,感觉是主观的,父母眼里的孩子,是无价的艺术品,未来有着无限可能性;上了小学,爱的体现是督促,标准是独一的,现实会客观的告诉你,不管未来有多少可能性,当下都绕不开这两个字:成绩。
南京学大教育培训认为标准变了,节奏变了,没准备好的家长和措不及防的孩子,自然忙得找不到北。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课题调研显示,小学生平均每日在校时长为8.1小时,比很多上班族的工作时间还要长,平均每周课外学习时间13.8小时,名列全球首位。
再看教育部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小学生近视率达到45%、初中生74%、高中生83%,青少年近视率排名世界第1。相比之下,美国中小学生近视率仅为10%,看来,这些年的眼保健操是白做了。
“工业化教育”的标准下,被掏空的不只大人,还有孩子。有很多父母觉得,孩子今天吃点苦,是为了将来好。是啊,我们这代家长,不都是这么读书学习过来的么?今天好的生活条件,要归功于此。
随着5G、人工智能纷至沓来,连我们不熟悉的区块链都要成核心技术了,生活在以更快更颠覆的速度迭代、演化。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它最突出的作用是完成从0到1,至于多元、创新、去标准化的从1到10,它力所不及。可是因为教育资源的有限,这条本就不宽的赛道竞争变得格外残酷了,残酷到在幼儿园给与孩子的多元培养,都要抛弃。
学大教育老师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为了帮大家看清楚,小学难是个现状,因为它的标准跟幼儿园区别太大,又没留什么过渡时间给孩子。但这个现状并不代表未来的趋势。为了不让自己、孩子陷入被掏空的状态里,我们既要知道哪些是要提前准备的,怎么跟现状接轨。也要清楚哪些是可舍弃,可坚持的,不被现状迷惑。
针对这种情况,学大教育一对一提出以下两点建议:4-6岁,请用两年时间做好准备,来弥补现有小学教育不给孩子留时间的Bug,让孩子切换跑道时不至于那么痛苦,不适应。第1点做到了,孩子上小学后,家长反而应该把心态放平。
家长们,教育是很个人化的东西,学校教育只是孩子教育体系中的很小一部分,孩子是我们自己的。正因如此,我们才是孩子教育的主体,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南京学大教育一对一告诉家长不要追着别人的节奏跑,坚持走好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