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语文变难,学大解析中小学语文改革大势
不管是从今年中高考学生普遍反馈中高考语文难度升级,成绩下跌,还是新政策规定的从2019年开始中小学全部运用新教材。我们都不难发现,语文在中小学教育中所要扮演的角色将逐渐变得突出。本文南宁学大教育就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小学语文改革的大势,并且指出,在新的趋势之下,学生们应该怎么样应对。
在今年的中高考结束之后,有很多的考生都普遍反映语文考试的难度都有所升级,果然,今年的中高考语文成绩比往年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这也与判卷制度更加严格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中小学教材的改革也将逐渐进行,今年9月1日起,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九江采用新教材,2019年实现中小学教材的全部更新换代。其中在即将采用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以下的变化。首先,过去小学一年级是先拼音后识字再课文,现在改变成先识字,再拼音,再课文,识字和拼音调了,孩子先有字的概念然后再拼音。其次,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增加古诗词的篇目量。第三个改革点是增加阅读量。
南宁学大认为,从这些改革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语文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在历来都是被弱化的,这是不合理的。长期以来,不管是备战中考还是高考,考生们花了大把的时间补习加强其它的科目,对于语文却很少复习。中高考改革之后,语文的地位将会逐渐突出,因为英语在改革之后将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而数学今后要大幅度降低命题难度,区分度也会下降。只有语文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考核逐渐的进行拓宽和深化,因此语文将成为中高考中区分学生的首要科目。
作为中小学生应该怎么样面对这样的改革呢?学大教育认为最首要的就是改变态度,从心理上对语文重视起来,在日常的学习中加大语文的比例。语文学科并不像数学学科,有明确的知识点和精准的得分点。也不像英语学科,重点考察语法与词汇量。
中文作为母语,孩子们有着天生的语境,所以语文着重考察的就是学生的理解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尤为重要的是,语文的文章理解力要靠长期阅读积累,而书面表达能力要靠长期写作积累。对于语文学科,小学不抓,中高考就会后悔,到时候想抓也来不及。未来语文的地位就像原来小升初中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而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所以说,得语文者得高考。
南宁学大教育指出,不光是考试,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语文依然在覆盖一切,穿透一切。我们的日常表达和交流,全都需要通过语文,因此,一个人语文的水准,不仅关乎其高考的成败,而且关乎其一生的安身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