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教育说志愿填报 百倍努力不如一次选择
高考结束,志愿填报成为家长和学生们关注的下一个问题,你了解了志愿填报规则了吗?每年都存在大量高分低录或遭遇退档,以及录取结果不符合自己偏好的情况。主要的原因是多数人缺少对大学系统和学科专业的了解,只能依赖“用脚投票”的结果。快来和南宁学大教育一起了解志愿填报的本质及核心困难点,揭开了志愿填报的神秘面纱,也让大家对志愿填报的难度有了直观的认识,以及在这样的难度下,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策略去进行应对。学大教育志愿填报讲座内容回顾,一起来看看。
从2003年开始,随着平行志愿录取方式的普遍推行,以及录取批次的逐渐增加,还有提档录取方式的变化,高考志愿填报变成了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问题。高考志愿填报是不完全信息下的多人一次博弈,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从机制设计的角度来看:当前的高考报考和录取方式,风险高,技术门槛高,使人不能正常显示偏好,抗自主选择,也不具备“抗操纵性”,从个人参与博弈的角度,可以运用策略。
想要做好高考志愿填报,学大教育觉得应该先了解两对概念。第1对是“提档”和“录取”。“提档”就是你的档案被学校提走了,而“录取”的过程其实就是你的档案的流转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录取一定是提档了,提档不一定录取。即:提档≠录取。
第2对是“顺序志愿”和“平行志愿”。这是两种不同的提档方式。顺序志愿是“院校优先,遵循志愿”。就是开始录取,所有的学校都同时开始提取档案,先看报考自己学校的第1志愿考生,其数量如果超过了计划提档数,那么投档就结束了,不会再看第二志愿考生。如果不够,等到第二轮投档时再看第二志愿考生。
平行志愿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开始录取提档之前,所有考生先排一个大队,从第1名开始排到最后一名,然后从第1名开始提档,先看第1志愿,如果第1志愿没能提档,即第1志愿自动作废,第2志愿自动变成第1志愿,第2志愿如果也满了,第3志愿自动变成第1志愿。一直看到最后一个志愿,如果所有志愿都没能提档,那么就到下一批。
一个考生最终被什么学校的什么专业录取,排除个人志愿填报以外,影响录取结果的其他因素有:A.自己的省排名;B.排名稍高于你的同省考生的志愿;C.高校录取位次的波动性(“大小年”)。学大教育总结,不管是顺序志愿还是平行志愿,都是不同的志愿录取规则,最终决定考生是否被录取的,并不是规则本身公不公平,而是作为家长要去了解其内部运行的规律,顺势而为。
要如何填报才更好?南宁学大给你策略!定位策略:知道自己今年的成绩,相当于往年多少分,这就是“等效分”的概念,A.要用位次(省排名)定位,B.位次要转化为等位分(骑线考生就用往年批次线作为等位分),C.等位分我们称之为“一阶等效分”,应该在一阶等效分的基础上,根据一些因素调整,如他人的定位方法错误和极端保守错误,形成二阶等效分
批次策略:A.特殊批次分数优惠原理,B.整体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C.重点批次和主攻批次(骑线考生全冲),D.批次之间的冲保关系(以强基计划为例)。
同批冲保策略:A.冲的风险和收益;B.概率计算;C.合理的冲保结构。错位技巧:A.报考中的“唯分数论”,B.“用脚投票”存在的问题,C.分数-质量错位原理,D.关于“质量排行榜”。
高考已经结束,三年的努力不能白费,尽可能冲刺更好的学校吧!南宁学大一对一为学生提供志愿填报服务,帮助孩子们考上理想大学。高考一对一辅导中特色服务多多,助力学员升学梦想。考试已成定局,让我们期待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