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考研探讨双非院校复试导师有无歧视问题
上海文都考研寒假营已经有几天开营的时间了,不少2020考研党们还没有考初试就已经担心复试的问题。不少同学一直都在纠结985、211VS双非的出身问题。而出身问题,想必应该是普通二本、三本、专科同学最关心的问题。初试可以靠自己努力搞定分数,但是复试,尤其是想冲击985院校的同学,面对的竞争对手有很多来自985的,出身的问题更是关系着能不能顺利考上,所以大家对出身“歧视”才如此关心。
但是为什么会存在出身“歧视”。其实,文都考研想要明确一点,出身是代表了你以前的学习能力,导师们在招学生的时候,最在意的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相较而言,在老师不了解你的情况下,出身是一个相对靠谱的参考标准。
复试面试环节,考核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主要是看个人能力。,而且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你表现出来的各方面因素都会最终影响你的面试分数。而且复试的过程中别人具体的情况,别人的水准你根本看不到。你只能看到最终的结果,分数出来后,看到被超越了然后被刷了,必然会有他是985,而我不是的想法。所以文都考研复试营经常会听见大家就会有“会不会我出身不好,对我有歧视”的担忧。
仔细想一想,其实“歧视”这个词不太准确。这种时候与其说“歧视”,不如说是自己的“劣势”。“歧视”是别人对你的偏见,而“劣势”是你客观存在的不足。复试被刷,只是你的劣势比竞争对手更大!如果你的初试分比某同学高,只因为他是985/211的学生,结果他进了复试,你没进。这种情况才是真“歧视”。
所以综合来说,本科出身只占了复试考核当中的一小部分。我们首先要承认,从不同学校出来的学生,经过各自学校大环境、不同学校教学资源、学习氛围等给人的成长带来的变化肯定是有差别的,所以在这一点,文都考研每个人的“出身”都应该是不一样的,通过高考进入到大学,经过四年的成长积攒的个人优势,都应该是综合素质的一部分,是一个人表现自己的方式之一。
但是复试考核的是综合能力,不仅仅是“出身”这一项。前面我也说了,科研圈的大佬们,关注的是你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果一个普通本科学生,通过学习,过四六级,参加多场科技竞赛并取得奖项,这比一个本科出身985,却四年平平无奇只会上课—考试—逛街的学生要更吸引导师的关注。
因此拿“出身”这个问题锁住自己,你才是从一开始就输了。本科期间通过自己努力的成果抵消掉这些劣势,才是一个明智的学生应该在意的事。那如果你说,我现在已经是大三了,来不及了,那就努力通过文都考研全年营等方式把初试分数拉高,在复试名单中名列前茅。
一个来自985但是却表现的很差的学生,比起一个“双非”院校出身的学生,更会让老师失望;同理,一个来自“双非”院校的学员的高分,却更能给面试老师带来惊喜。你的学习能力,才是你打动老师的利刃。上海文都考研劝诫大家所以不要总盯着“出身”不放,越好的学校,越希望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获取更好的人才。在考研录取名单没有最终放榜之前,一切努力都不应该停止,不要用不确定因素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那些牛X院校的本科生们为了考研复习,每晚11点才回到宿舍,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加油吧,少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