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马友琪柔性正骨评估技术分享
一、简介
- 整脊正骨是一门以解剖学、人体生物力学和脊柱神经学为基础,并有一套规范科学的矫正手法的独立学科。
整脊正骨着眼于整体研究,注重人体内部各器官及组织的相互关系,通过对脊柱关节错位及四肢关节微小移位的矫正,消除不正常位移和变形对脊神经或血管的牵拉和压迫,恢复人体的自然生理平衡,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在崇尚自然疗法的21世纪,整脊正骨作为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认可。
- 整脊正骨的重要性
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就有"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的专门论述。古人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只有骨正才会筋柔。
- 脊柱在人体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脊柱是人体的“中轴”和“大梁”,它内连五脏六腑,外接四肢百骸。脊髓及其相应的神经更是连接大脑的信息枢纽和指挥全身的“第二生命中枢”。因此脊柱及其周围软组织健康与否对人的生命与健康关系极大。
- 脊柱病变乃多病之源
脊柱解剖结构的改变与力学平衡的破坏,是引发颈肩腰腿痛(运动系统疾病)及其它各个系统数十种内脏病变(所谓“脊柱相关疾病”或称“脊柱源性疾病”)的根本原因。因此脊柱病变乃多病之源。
- 脊柱病内外平衡失调理论
- 脊柱的力平衡系统由内外两个平衡系统组成。内平衡系统(骨性平衡系统,刚性平衡系统,静力性平衡系统)由椎体-椎间盘-小关节-前后纵韧带+胸廓与骨盆组成 外平衡系统(肌性平衡系统,柔性平衡系统,动力性平衡系统) 由脊柱周围的肌群及其它软组织构成 内外两个平衡系统刚柔相济、相辅相成、协调作用,共同承担人体自身的重量及运动产生的各种应力,维持其力学平衡,并保证相应的神经血管畅通,功能正常,使脊柱成为一个既稳定又灵活的整体。 一旦上述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出现颈肩腰腿痛或多种脊柱相关内脏疾病。
- 关系:脊柱-软组织:电线杆-铁丝 脊柱-骨盆: 高 楼-基座 桅杆-船体
- 治疗原则:内外兼顾、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筋骨并重。
- 整脊手法的目地:矫正关节错位,消除肌肉痉挛,恢复和/或重建脊柱力学平衡,解除神经血管压迫,改善代谢,消除症状。
- 手法的特点是:(1)理论上符合解剖学及生物力学要求;(2)手法精炼准确,高效轻巧,立竿见影,没有痛苦;(3)一般情况下,只需1人操作,亦不需特殊设备
- 原则:(1)精神放松,情绪平稳;(2)肌肉松驰,没有抵抗; (3)定位准确,复位完全; (4)施术轻巧,安全无痛。
- 要求:(1)体位科学合理; (2)力学角度准确; (3)手法精炼轻巧; (4)1人独立操作
11、 课程内容 (1)整脊原理、概论、历史发展(2)骨正筋柔 (3)骨盆手法 (4)长短腿纠正手法 (5)骨盆前倾 后倾 手法(6)骨盆左右旋转手法 (7)x光片判读 (8)禁忌症、适应症 (9)肩关节手法 (10)髋关节手法 (11)腰椎曲度变直手法 (12)腰椎旋转手法 (13)腰椎左右移位手法 (14)腰椎滑脱手法 (15)脊诊手法 (16)颈椎变直、复位手法 (17)颈椎旋转、复位手法 (18)颈椎左右移位手法 (19)寰枢关节半脱位手法 (20)颈7胸1复位手法 (21)胸椎关节紊乱 旋转移位手法 (22)膝关节手法 (23)踝关节手法 (24)新增特效手法(肩周炎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高低肩、长短腿、圆肩驼背、富贵包、乳腺增生、颞颌关节脱位手法、小孩挠骨小头半脱位手法)
- 整脊正骨治疗范围
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半月板损伤、踝关节急性/习惯性扭伤、头晕、头痛、手麻、胸闷、心慌气短,心悸。
- 新增特效手法
1、肩周炎 2、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3、高低肩 4、长短腿 5、圆肩驼背 6、富贵包 7、乳腺增生 8、颞颌关节脱位手法 9、小孩挠骨小头半脱位手法
四、授课老师:
中医骨伤科专家——马友琪教授(也可换宣传图)
其学术任职有:
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
陕西省学术部副主任委员
中华针刀医学会委员
世界脊诊整脊联盟委员
中国民间中医药协会
中医脊诊整脊分会常务理事
世界脊诊整脊联盟“百名优秀整脊人才”
陕西省国医研究院脊诊整脊研究员
陕西圣安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五、招生对象
(1)凡从事骨科、风湿科、疼痛科、针灸推拿科、针刀、中医科、康复理疗科、内科等各级医院、门诊、诊所的临床医生均可报名参加学习。
(2)美容馆、养生馆、理疗馆、康复理疗人员、中医爱好者,疼痛患者本人均可报名参加学习。
快来加入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