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來愈多研究顯示,暑假會讓閱讀的「馬太效應」更明顯。也就是說,暑假期間如果沒有持續閱讀,孩子的閱讀能力會愈差,累積下來會嚴重影響未來的學習能力。美國田納西大學兩位獲得國際閱讀協會(IRA)閱讀研究獎的教授,甚至在《暑假閱讀——縮小閱讀成就落差》一書中表示,孩子未來閱讀成就的落差,有八○%肇因於暑假不閱讀。
暑假怎麼讀?
每天二十分鐘,目標十一本
為預防老師們最擔心的「暑假大滑落」,美國最大校園出版社 Scholastic 提出「每天閱讀、終身幸福」的方案,鼓勵孩子每天至少閱讀二十分鐘,整個暑假至少讀完十一本書。
為讓孩子覺得閱讀是好玩、自我挑戰、大家一起來的活動,Scholastic 設計「暑假閱讀大挑戰」,邀請全美國中小學生和班級,大家一起來挑戰世界閱讀總分鐘數紀錄(見下圖)。只要上網登記,就可免費下載「行動閱讀計時APP」。從五月開始到暑假結束,任何時候孩子開始閱讀,就可啟動計時器,然後登錄該次閱讀的分鐘數。
該活動以世界著名地標建築物的互動圖表,顯示閱讀總分鐘數。從羅馬競技場開始,經過比薩斜塔、倫敦大笨鐘,截至六月二十七日累積八千九百六十六萬五千八百七十九分鐘,已經抵達總統石像。最終目標是挑戰紐約帝國大廈、聖母峰,最後抵達月球。
書籍誰挑選?
孩子作主,爸媽買單
要孩子持續閱讀,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讓孩子自己選擇想看的書。Scholastic 每兩年進行一次「全美少年和家庭閱讀報告」。二○一三的最新報告印證過去所有的閱讀動機研究,若讓孩子閱讀自己選擇的書,讀完的比例高達九成二。尤其十二歲以上的少年,閱讀已進入「多元觀點期」,不僅閱讀內容長度和複雜度增加,觀點也更多樣,他們不會被動接受作者的觀點,已懂得藉由分析、綜合、判斷,形成自己的看法。他們已經可以完全自主選擇讀物。「自己選擇想要閱讀的書」,也始終放在提升青少年閱讀動機的第一順位。
青少年最渴望別人了解自己的需要和不同,好的青少年文學,通常和青少年生活經驗與感受高度連結,會讓孩子在閱讀過程中有「被了解」的溫暖和感動。
但吸引青少年的內容不一定吸引大人,父母、老師往往「不放心」讓孩子自己選擇。在全世界的書店現場,都常看到父母(尤其是媽媽)和孩子,為了選書起爭執。大人多半會覺得孩子選的書「沒有用、不好」,誠品書店主題行銷部資深副理林萱穎,經常在書店門市聽到大人用自己的觀點否定孩子的選擇。
面對還未建立自己閱讀品味的孩子,美國「教育理想國」網站(Edutopia)則建議,學校或圖書館應提供「最新、最棒」的書單,才能吸引孩子暑假閱讀。
在台灣,學校推薦的書,父母也多半會「買單」,但很多書單卻讓人有「時光倒流」的老舊感。面對台灣每年四萬多冊新書的出版,有些學校推薦書單依然包括大人小時候必讀的熱門勵志書。每到暑假,面對家長的買書需求,「我們不用看書單,都可以背出來了,但那種讓人眼睛一亮、覺得『這個好有趣』的書卻一本都沒有,」林萱穎惋惜的說。
如何找同好?
上台說書,全班瘋情節
引發並持續孩子的閱讀動機,除了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還要提供討論、分享等「說書」的機會。全世界的老師都同意,利用同儕影響,邀請孩子向全班同學「說書」,擴散效應最強大。
嘉義市文雅國小二年一班,裡裡外外貼滿孩子圖文並茂的好書推薦,一幅「翻閱此書,請戴口罩,小心二手屁」的推薦,讓《屁屁超人與直升機神犬》成為路過同學最多票選書。不僅全班瘋閱讀分享,還 high 到隔壁班的一、二年級。
老師楊佳惠為了讓孩子愛上閱讀,在學期初,「半強迫」全班輪流閱讀橋梁書「閱讀一二三」系列,每週一本,還要練習把最喜歡的部分寫出來,並且利用晨光時間,請小朋友上台分享。
《找不到國小》裡「不找錢阿姨」原來是不會算術;《湖邊故事》每一顆打水漂的石頭都有名字……每本書都拓展孩子的生活想像,讓孩子驚喜連連。「聽到同學說一本書怎樣好笑好玩,每個孩子都會好想看,」楊佳惠發現,孩子從剛開始不見得喜歡閱讀,到後來變成「沒有書就受不了」。
孩子也克服了「我手寫我口」的「文字輸出」門檻。從剛開始可以說出自己最喜歡的部分、但寫不出來,到後來童言童語的重點整理,楊佳惠欣慰孩子的邏輯、寫作進步很多。學期末,全班還寫信給最喜歡的作家,high 作家和插畫家的程度,不亞於追星族。體驗過這樣的閱讀樂趣,暑假持續讀,應該是再自然不過的。
對於很想分享、卻苦無分享對象的青少年,則建議成立一個臉書帳號或網路平台,專門談書。青少年可以隨時分享最新閱讀資訊、放上自己的書評。
舞台在哪裡?
創作投稿,激發寫作力
美國歷史最悠久、發行量最大的青少年月刊《Teen Ink》,就完全由青少年為青少年而寫。不論是文學創作、書評書介、插畫、攝影作品,該月刊內容來自全美十三到十九歲青少年的投稿。
和一般校園刊物不同,《Teen Ink》由非營利組織「年輕作家基金會」編輯發行,目的在讓青少年發聲,也同時培養閱讀、寫作、創造及批判思考的能力,從一九八九年創刊以來,已經發掘出五萬五千位年輕作者和藝術家。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和妻子希拉蕊、電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網球明星阿格西等,全都是《Teen Ink》的贊助名人,同時也成為該刊的獨家專訪對象。
《Teen Ink》的官網每週舉辦青少年的心聲民調,成為青少年分享閱讀喜好、所思所想的最好平台。
暑假期間,除了讓孩子隨手有書可讀,家長還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參與孩子的「祕密基地」
書中世界,有時變成孩子流連的祕密基地。尤其青少年,父母應從共讀陪伴,轉成閱讀夥伴。家長參與孩子的閱讀過程,可以和孩子分享彼此手邊正在讀的書、感動,以及聽聽他的想法。甚至,親子可以藉由閱讀同一本書,例如經典偵探故事《亞森羅蘋》或《福爾摩斯》,「產生閱讀經驗的傳遞和世代品味的交流,」誠品書店的林萱穎期許。
誠品書店《on the desk 提案》月刊,今年暑假號就主打廣義的「共讀」概念。從「親子共讀」延伸到「大」帶「小」閱讀,除了「父母」與「孩子」之間,也希望將目光放在兄姊帶弟妹、學長姊帶學弟妹、社區阿姨帶小朋友等不同的共讀姿態,用讀一小段最緊張段落的方式,吸引孩子「上鉤」自己繼續讀。在書籍推薦上,採「跨類」閱讀原則,除了刺激、好玩、好的文字之外,也提供歷史、經濟、社會層面的可能。
補充孩子的閱讀維他命C
自己喜歡閱讀、而且家中有藏書的父母,對孩子的閱讀內容可有更深刻的影響。必要時,家長還可以補充孩子閱讀養分中缺乏的「維他命C」。
頭髮側分、酷酷遮住半個額頭的唐宓,今年才十三歲,就讀國中八年級,卻已寫出十幾萬字的奇幻小說。從小喜歡看《龍騎士》、《夜巡者》、《24個比利》等魔法、科幻、寫實小說,也喜歡玩有吸血鬼、狼人、殭屍的線上遊戲,甚至有段時間只看漫畫。
但唐宓融合所有元素,找出喜歡的角色,開始發展出自己的故事。他發現自己很想寫出來,跟別人分享。上了國中,女同學介紹他看YouTube 上有關「格鬥小說」的經典《火柴人》影片,於是他又發現「自己可以寫打鬥的場面」。
唐宓搬出一本本寫得密密麻麻「螞蟻」般的小說筆記本,全是他利用零碎時間,順著已經想好的劇情一直寫的手稿。未來想當作家,也跟班上愛寫作的男女同學玩「小說接龍」遊戲。有豐富且複雜想像力的唐宓「最希望能進到自己的小說裡」。
唐宓的爸爸、繪本《短耳兔》的繪者唐唐,始終注意著兒子的閱讀和寫作內容。擔心他變宅男、只寫格鬥動作,唐唐和太太用各種方式擴展他的世界。例如,全家三人共讀中國經典《西遊記》,每晚讀一回文言文版。剛開始唐宓不習慣,但後來進入狀況,就愈讀愈覺得好笑,而且發現《西遊記》就是一部奇幻小說。擔心兒子喜歡太多黑暗的東西,例如殭屍、墓地等,唐唐就提供《風雪定陵》、《清皇陵地宮親探記》等歷史書,讓兒子了解真實發生過的事,「他也讀得津津有味。」
唐唐給兒子充分的成長空間,讓他「自由快樂、想自己的事」,也引導他從自己的世界探出頭來。而這個過程中,親密的親子關係和閱讀,是最好的基礎。
《親子天下》邀請各領域的閱讀達人帶路,推薦今年暑假一定讓孩子「上癮」的好書。也特別邀請愛閱讀的中小學生,以推薦給好朋友的心情,分享他們最心愛的書。希望這份推薦書單,能陪伴所有孩子度過炎炎夏日。
魔耳国际英语常规班,采用外教小班化教学,每个班级8-10人。
咨询电话:0512-66555771 联系QQ:1294015820
更多请点击进入:https://www.ttpx.net/index.php?homepage=szme_shaoxingxing
学习地址1:苏州市吴中区吴中大道SM百货2楼,
学习地址2:相城区嘉元路乐宾百货4楼,园区东沙湖邻里中心4楼苏州少儿英语培训|苏州少儿英语培训班|苏州少儿英语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