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会不会感觉统合有问题
●据调查,目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人数大约要占到学生总数的5%~10%。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不仅因为学习的基本能力不足和注意力缺失而导致学习成绩不佳,更为严重的是,这些孩子在人生最重要的学习阶段(0~12岁),将因一连串挫折而造成害怕学习和拒绝学习的态度,可能会影响他一辈子的生活。
●早期发现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很重要,因为学习技能障碍的原因往往就在于感觉统合失调,如果能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就做好体能方面的准备和训练,对孩子的成长将十分有益,而这一点恰恰是不少年轻父母所忽视的。
在过去的几年里,上海医科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教研室的研究人员围绕着儿童学习困难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在导致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中,真正由于低能和学习无能所致者仅占7%左右,92%左右的原因为非智力因素,如情绪、兴趣、意志、气质、性格、心理控制源等。
最近,他们又发现,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学习困难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主要原因在于学习不良儿童的大脑细胞不能很好地将各器官感觉信息整合起来,从而影响其对身体内外的知觉作出反应。
在儿童心理咨询门诊,有位小学生向医生诉说了自己的苦恼:“我总是把p与q、b与d搞混,爸爸、妈妈和老师却说我粗心,可我真的不是粗心,我仔细地看呀看呀,可最后还是搞反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此,上海中易心理健康研究所的陆为之医师分析道:“这的确不是孩子的错。人的大脑分成左右两个半球,它们各有各的功能。习惯用右手的人,他们的优势大脑在左半球。
一般的孩子都在5岁前确立优势大脑,如果优势大脑迟迟未能确立,就会出现这个孩子遇到的情况,分不清p与q,b与d,还会把一个字的左右边旁写反,系鞋带、扣纽扣、敲鼓等动作笨拙、不协调。
日常生活中左、右手混用,或者原来是‘左撇子’的早年被强行纠正用右手的儿童,很容易出现上述问题。如果这孩子也属于这种情况,应尽早确立他的惯用手。
目前这孩子可以在用眼睛读p、q、b、d的同时,请爸爸妈妈在他的背上写一遍,多一个触觉通道的信息,有助于他分清这些字母,必要时可接受感觉统合治疗。
无独有偶,平时一向聪明活泼的斌斌学别的东西挺快的,可就是在掌握单词、词汇方面比较困难,默写时常出现漏笔划、错别字等现象。如果把一个字出示给斌斌看10秒钟后拿开,斌斌凭记忆只写得出左边部分,右边部分他怎么也默写不出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类似斌斌这样的孩子在儿童心理门诊是十分常见的,这些孩子学习特别“辛苦”。医生认为,斌斌的问题是由于视知觉记忆不佳造成的,要通过感觉统合训练和视觉记忆训练,以改善其视知觉功能,提高学习效率。感觉统合失调是怎么回事
尽管不少家长对感觉统合这一词汇并不陌生,何谓感觉统合?感觉统合失调是怎么回事?孩子出现学习困难、不专心、适应能力差是不是感觉统合失调呢?这些问题对许多家长而言,仍是“一团迷雾”。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拨开这团“迷雾”。
所谓感觉统合就是大脑将从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综合处理,从而作出正确决策,使个体和谐有效地运作。大脑的不同部位,必须经过统一协调的工作,才能完成人类高级而复杂的认识活动,包括注意力、组织能力、自我控制、概括和理解能力。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发生问题时,就会发生运作失灵,称为感觉统合失调。
也就是说人类的感觉系统如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平衡觉、运动觉等如同一个个“通讯员”,将各种信息传递给“总司令部”──大脑,大脑对此作出协调、指挥。如果某一个“通讯员”开“小差”,无法正确有效地传递信息,就会出现某种征兆。
二、如何预防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提出感觉统合学说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丽丝博士认为:七岁以前,人脑像一部感觉处理器,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主要来自于感觉印象。儿童在这一阶段经常动个不停,忙于寻找各种感觉刺激,很少用大脑去思考问题,这一阶段是他们的感觉运动发展期,所以当孩子处于这个阶段,如能通过适当的运动以获得感觉运动的经验,那么对日后读书、写字等认知学习、保持稳定的情绪以及适应社会所需具备的感觉统合能力等,都将有极大的帮助。
事实上,不少年轻父母都是在孩子学龄期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手脚动个不停被误认为是多动症,才带孩子去看心理咨询门诊的。上海心理咨询中心儿童心理卫生专家忻仁娥教授指出:“早期发现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很重要,因为学习技能障碍的原因往往就在于感觉统合失调,如果能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就做好体能方面的准备和训练,对孩子的成长将十分有益,而这一点恰恰是不少年轻父母所忽视的。”一般而言,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胎位不正所产生的固有平衡失常;
·活动空间太小,爬行不足所产生前庭平衡失常;
·早产或剖腹产,造成触觉学习不足;
·保护过度或骄纵溺爱,造成身体操作能力欠缺;
·过早用学步车,造成前庭平衡及支撑力不足。
那么,如何预防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呢?
忻教授认为:“预防首先要从孕期保健开始做起,准妈妈在孕期生活一定要有规律,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如果孕期准妈妈的工作节奏较快,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同样,饮酒、吸烟、狂欢等也会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其次,围产期的保健也十分重要。剖腹产出生的儿童比顺产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高一倍,这是因为剖腹产出生的儿童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很容易对触觉的强弱分辨不清。
另外,出生时如出现脐带绕颈、窒息等现象,往往也是诱发因素。
再次,儿童出生后要多多参加各种活动。有些住高楼的孩子往往难得下地活动,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比例就比较高;也有的孩子习惯于玩电动化玩具,与传统的玩具相比,他们手指等部位的精细动作锻炼得较少,也容易发生感觉统合失调;还有的孩子没有经过爬的阶段,就直接进入跑、走的阶段,躯干、四肢及左右脑的协调能力没有得到充分锻炼,也容易出现感觉统合失调。
总之,要提倡孩子多参加各种运动,勤动手、动脑,加强精细动作的锻炼。”要重视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的心理护理
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在接收外界信息方面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但他们的内心也是十分敏感的,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和一定量的感觉统合训练来提高感觉统合能力,那么,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在心理护理方面又要注意些什么呢?
忻教授建议:“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对一些异常行为有所警觉,不要对孩子恶声恶气或满脸怨气,孩子是否真的感觉统合有问题,这需要经专业人员的鉴定,家长可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并进行训练。
这样,家长就不会把孩子学习技能障碍误以为是粗心大意。其次,感觉统合失调是功能性的,经过训练是能够得到纠正的,因此家长对此不必忧心忡忡,要有耐心帮助孩子,并保证一定数量和时间的感统训练。
在家里,家长也可开展一些初步的练习,比如教孩子拍皮球、跳绳,或者让孩子沿着地板的缝隙笔直地走,做平衡动作,这些活动能协助专业人员巩固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
再次,有些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周围一丁点的响声也会使他分心,一般家长对此都不能理解。因此,家长要充实有关儿童心理发展和感觉统合方面的知识,耐心地帮助、训练孩子逐步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孩子如果再次出现分心的现象,家长要及时提醒,以防止其进一步发展成坏习惯。”如何促进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协调发展
有关专家认为,感觉统合失调确实会造成孩子动作技巧不成熟、动作协调性不够等现象,但这些现象也有可能是由于孩子本身发展较慢,或者还没有达到成熟年龄,或者还在发展、学习某项动作,表现得不够熟练而已。
因此,对孩子的异常表现不能一概而论,究竟是发展步调较慢?还是孩子存在着生理、心理问题?这需要由专家作鉴定。另外,感觉统合训练也绝不是“万灵丹”,并非孩子所有的问题都能用感觉统合训练来解决。
当然,对于年轻父母而言,如何促进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协调发展,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儿童在8岁以前神经的可塑性很强,家长如能把握时机,在此期间发掘孩子脑功能的优势,诱导其发挥长处,改进短处,将使其终生受益。以下是给年轻父母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一)触觉方面
1.多爱抚孩子:情绪稳定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均依赖于安定的触觉系统,而爱抚是促进触觉系统安定的有效方法。
2.提供干净、自由的游戏空间:让孩子能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触周围物品,别老把婴儿放在学步车或婴儿车内,使其丧失爬行和用手触摸环境的机会。
3.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们洗脸、洗澡或睡觉前,以手或柔软的毛巾轻轻地触压或按摩孩子的手、脚或背部。
4.对触觉迟钝的孩子,父母一方面可用软毛刷子刷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唤醒其触觉;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玩有毛感的玩具,让他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5.对触觉过分依赖的孩子通常有吸吮奶嘴、手指或手帕的习惯,父母不要采用高压或恐吓的方式来纠正这些习惯,而应该先适当地满足孩子对触觉的需要,以加强亲子间的关系,使孩子有安全感,然后才要求他们逐渐改掉这些习惯。
(二)前庭平衡方面
1.善于用摇篮。
2.多提供骑木马、坐电动玩具、滑滑梯、荡秋千、跳弹簧垫等活动。如果孩子前庭抑制功能不良,易出现头晕等反应时,家长仍应让他们参与上述活动,但要适度,要加强保护,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三)肌肉关节动觉方面
要重视孩子的运动,孩子玩弄或舔咬自己的手、脚,摔东西,敲打玩具,搬弄桌椅或爬上爬下,都是在从事有益的活动。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因为事后收拾麻烦,或怕孩子碰伤就全面禁止孩子活动,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使孩子得到适当的活动。
(四)精细动作方面
1.婴幼儿期要提供丰富的触觉刺激。
2.在上小学前,家长应让孩子有许多涂鸦、剪贴、捏泥巴和粘土、扣钮扣、握笔、做简单家务的机会。
(五)视知觉方面
1.丰富婴儿期的视觉刺激。
2.提供有益的视知觉玩具:如积木分类、卡片配对、走迷津、玩拼图等。
(六)听知觉方面
1.对听知觉辨别能力差的孩子,可多训练孩子闭目倾听环境中的声音,或让他们带上耳机听故事录音带,以提高他们对声音的敏感度。
2.对听知觉过滤能力差的孩子:消极的做法是,在孩子学习的场所,控制不必要的噪音;积极的做法是,在有背景音乐的环境中训练他们注意倾听,并辨别主题音乐。
3.对听觉记忆能力不佳的孩子,可带孩子多做“听命令做动作”“听指示画图”“复诵数列”或“朗诵文章”等游戏,让他们学习将所听到的话有组织地储存在脑中,然后再将这些知觉印象有条理地运用。


-
师资保障
教师来源于心理学、体育学、教育学等本科及以上专业
七大项目考试,严格筛选教师
全国教师必须通过总部培训和考核 -
专家团队
十余位全国儿童教育、心理、医疗等领域专家鼎力支持
定期开设专家讲座,家长学堂
同时为教学提供科学性保障 -
小班教学
8人为一班,保证教学精品化
优化师资力量分配
给每个孩子平等成长的机会 -
教育经验
学习能力研究训练工作持续25年
核心教研团队平均拥有超过10年专业经验
1994年开始研究儿童学习能力
-
测评体系
根据测评结果专业解读让您认清孩子优势
采用针对性的学习能力训练方案 -
效果显著
训练有效率为96.8%(出自:
中国儿童卫生保健疾病防治指导中心) -
智能配课
根据测评结果,通过智能配课系统
为孩子定制“个性化教育方案”(“IEP”)
为每个孩子分配专属课题与目标 -
品牌优势
有金色雨林依托北京、成都、厦门、苏州、杭州五大运营中心,28个省,117座城市,231家中心(统计时间2019年12月)
-
运动力课程运动力课程是金色雨林专为增强孩子身体能力所开设的课程。帮助孩子拥有充沛体能,提升身体的控制力,提高各种感觉通路的敏感度,建立良好行为规则、提升协调力与平衡力,为学习状态的建立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感觉运动统合课 体能课 -
认知力课程针对孩子感知、记忆和提取信息的活动进行相关能力的培养。系统提升注意力、记忆力;提升视觉与动作的配合度;加强学生的思维与逻辑能力;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注意力记忆力课 视动统合课
阅读理解课 数学思维课 -
情感力课程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身,提升对自己情绪的控制、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心态,正确处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排除其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增强自身自信与积极性。
情商品格课 领导力课 -
触觉能力不佳对外界的刺激适应性弱,
经验有安全感。怕生、胆怯、不喜欢拥挤、排斥新事物、常
陷于孤独、吸手指等。
触觉迟钝(反应不足):反应慢,动作不灵活,
缺乏自我意识,我行我素,容易打架等。 感统失调
-
本体感失调由视觉进行吃饭、穿衣等活动,就是本体感的直接体现。
本体感不强的表现:
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手脚笨拙,动作缓慢拖拉、
没有上进心、缺乏自信心,走路撞桌椅,组织条理差,
语言表现能力差。 -
前庭觉失调前庭接收脸部正前方视、听、味、触的信息,筛选过再传入大脑,并选择正确的信息做回应,被称为大脑的门槛。
前庭平衡感失调的表现:
好动不安,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
调皮任性,爱挑剔。
盐城市城南新区解放南路266号凤凰汇商业街
淮安市清河区淮海东路曙光国际大厦708室
镇江丁卯谷阳路89号永隆城市广场三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