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培训网!全国[切换城市] 登录 注册
首页 发布课程 机构平台 手机浏览

手机扫一扫

咨询热线

400-0808-102

摔打婴儿事件引发的思考,中小学生心理建设之殇

天天培训网络中心   2025-06-05 阅读:16
摔打婴儿事件引发的思考,中小学生心理建设之殇
文章详情

摔打婴儿事件引发的思考,中小学生心理建设之殇

近日,重庆十岁女童摔打婴儿事件引起公众广泛关注,事件的具体原因虽然仍在调查确认中,但中小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却是得到社会普遍认同的。中小学教育呼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对肇事女童的行为,有人说可能是家庭暴力带来的阴影,也可能是女孩本身心理异常的反映,不过大多数观点都认为,这脱不开家庭教育的责任。与学校教育不同的是,家庭教育很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尤其对于小学、幼儿阶段的孩子而言,家长的无意纵容、不作为都可能让孩子的不良行为举止成为惯性。

事实上,在孩子还幼小的时候,对于行为的善恶好劣不一定有清晰的认识,好奇心也可能引导他们“做坏事”,对此,家长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是非态度,对孩子好的表现要不吝表扬,而孩子出现过分言行则应及时纠正,避免让坏习惯成为坏性情。

如何表扬和批评,还应形成一定机制,比如与孩子约法三章,对可能出现的任性行为加以预防,当孩子无理取闹或犯错误时,家长有一套基本稳定的应对策略,冷处理或者施以薄惩,而不是随便妥协。尤其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需要注意的是,规则的制定不能太随意,对孩子的要求要提前告知,而不是等事情发生了孩子哭闹时再搬出“家法”。比如去商场购物之前,询问孩子的意见,对其想买的东西做出一定限定,双方都需遵守,孩子就不会在商场随意哭闹了。

孩子的学习固然重要,但保证心理健康是其他一切的前提。家长不能光有成绩上的期望,对孩子内在美的期望同样不容忽视。中小学教育认为,外在的评价不应该被过重的看待,所谓的“争光”心理不应占据教育的主导思想。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qq:895240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