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教育说 除了学习家长要教会孩子善待挫折
国庆期间,小编看到这样一条让人唏嘘不已的新闻,“Facebook总部华人员工跳楼事件”,风华正茂的年纪因为工作遭遇挫折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样的事件还屡屡发生。天津学大教育为此想要和各位家长说一些肺腑之言,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更关键。
这位员工曾经是光辉无限的高考状元,浙大毕业之后到南加州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去年成功就职于Face book广告技术部。却在工作遭遇不顺直接从公司顶楼一跃而下。面对挫折,他选择了放弃自己。唏嘘感叹的同时,抗挫力被提及。
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了,家长除了尽力帮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发展特长,千万不能忽略了培养“抗挫力”。一个人如果缺失了面对挫折的能力,就会变得像个“玻璃瓶”,履历再精美,也是易碎的,一次剧烈晃动、起伏,就可能导致飞灰湮灭!
提到抗挫力,教育家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说,抗挫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看到那些内心强大的人,大多是从孩提时就慢慢树立起了“善待挫折”的认知。这点学大教育是很认同的,培养孩子的抗挫力越早越好。
在天津学大看来,尤其是学龄前,孩子的比较意识、优胜意识比两三岁时增强很多,由此产生了不少自然挫折,正是极好的挫折教育时机。比如,和小伙伴玩游戏输啦、没有被邀请参加朋友的生日聚会、认真做的手工作业却没有得奖、上课很积极地举手但老是没被叫到......
大人看来可能会觉得,这些算什么挫折啊,可在孩子的世界里,这些小事就是带来挫败感的大难题。每次面对难题,我们说的话,处理的态度和情绪,都会在耳濡目染间,慢慢变成孩子自己的话和态度。“善待挫折”的认知,就是这么一点点树立起来的。
那具体要怎么做,才能帮孩子建立起“善待挫折”的认知,提高抗挫力呢?天津学大教育一对一认为家长可以从以下两步入手,孩子的抗挫力一定会大大提升。
尽量让孩子多感受挫折
很多父母包括小编,都很容易在孩子受挫时,太积极地给予帮助。比如,孩子搭积木没搭好或者学自行车摔了,哭起来时,我们第1反应往往是:别哭,妈妈来帮你。 这样就让孩子错过了感受挫折的成长机会。我们最该做的是,克制自己想冲上去的心,给孩子一点时间,让他在受挫的情绪里呆一会,如果他想哭,就轻轻抱着他,陪他哭一会。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孩子在与挫折共处的时间里,学习“自我觉察和消化情绪”。对负面情绪的理解和消化,本身就是抗挫力的基础。其实试着放手后,家长就会发现自己之前很多担心都是多余的。
把挫折转化为学习机会
但光感受挫折是不够的。感受挫折只是增加了孩子对挫折的适应度。我们还要教会孩子如何应对挫折。让孩子能够从每次困难中吸取教训,把挫折转化为学习机会,拥有积极视角,才是面对挫折最重要的思维模式,也是“抗挫教育”的关键。
学大教育认为两个方法很关键,家长们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妨尝试这样的做法。相信孩子以后遇到挫折,就会主动去分析原因,解决问题。当他体会到“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真谛,就不会轻易被挫折打倒了!这才是真正的让孩子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