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师就业班
1.CAD机械制图
2.工业手绘
3.UG模具设计(造型、曲面、工艺编程、模具设计)
4.Solidworks实战(造型、曲面、钣金)
5.模具设计(工程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模具工艺与加工、模具估算)
6.职业素养与就业指导
培训目标:能系统全面的学习模具设计,达到成功进行设计综合应用、项目实战、自主创业等,可胜任产品设计师、模具设计师、工艺设计师、结构设计师、加工设计师等职位
认证证书:全国《CAD初\中级》《UG初\中\高级设计师》《solidworks》《模具设计师》
学习周期:平日班5-6个月;业余班10-12个月 656课时
特别待遇:推荐就业、户外参观和实习
企业多人培训可以根据人数和培训内容定制课程
专业课程顾问干老师,tel:137-6487-7732,QQ号:2290-425-711,课程咨询微信:ffeduhaha
.......................................................................................
模具设计行业新闻分享之模具制造业同比增速达到18%以上:
7月份机械基础件行业下属11个子行业同比增速略有差距,有升有降。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介绍,模具制造业同比增速zui大达到18.72%,紧固件制造业同比增速zui低也达到了8.14%。
工业销售值同比模具制造业增幅zui大18.58%,弹簧制造业增速zui低,也达到了6.76%。出口方面,11个子行业同比增速各有不同,其中以模具制造业增幅较大达到22.77%。
作其模具厂以三个“一贯”为本:
我国的压铸模具业在经历各种变幻的国内国际环境后,仍然保持着持续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压铸模具业发展的态势在我国目前钢铁铸造业来讲是相对较好的,能够在过去一年风云变幻无常的市场环境下生存下来
对于压铸企业来讲也实属不易。 瑞安市作其模具厂就是这样一个经历风雨依然坚挺的模具厂家。
公司销售经理林先生日前接受我们中华机械网小编(Ms.chen)的采访,采访中,林经理表示,长三角是中国zui大的三角洲经济区,独特的地理和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产业市场基础,决定了它在中国模具业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三角的模具产业代表着中国模具产业的先进生产力,长三角的模具产业升级代表着中国模具产业的未来。这种升级某种意义上决定于产业的协同,产业结构的整合和产业资源的优化(即产业配套、产业资源配套),
而不仅是规模(产量、销量)的扩张,简言之,能级的提升是结构的提升。
对于行业发展,林经理则表示,模具业与其他行业的发展可以用唇齿相依来形容,因而模具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与相关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中国模具产品主要还是以中低档为主,技术含量较低,高中档模具多数要依靠进口,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相关行业缺失核心技术。虽然近年来国内模具出口不断增加,国际竞争力水平也有所提升。但大多集中于中低档领域,模具的技术水平偏低,附加值偏低,部分高精模具还要依赖进口,
所以国内的模具制造业在自的领域要加强整合,没有必要过度竞争,技术开发方面要实行分工协作,相关行业及企业要登高望远,潜下心思,狠抓新技术、新工艺方的研究,逐步形成有分工、有协作、多领域、
全方位的科研开发格局,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具产品。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站在发达国家所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而不必埋头重复做一些别人已经作过的技术工作,导致人才和资源的浪费。
怎样解决,林经理就他个人认为,应该解决国内模具生产厂家工艺条件的参差不齐、模具人才求远大于供的窘境、标准化水平有待提升、快模具产品结构调整、海外市场开拓等问题。
对于自身的优势,林经理表示,公司承接塑料模、压铸模 锌模 铜模 等各类复杂模具,各种汽车零配件、摩托车零配件、机械配件、仪表、五金、阀门配件以及智能型电动执行器相关配件等。质量是公司一贯性目的,
准确高效是公司一贯作风,能令客户满意就是公司一贯宗旨。
日本压铸模具行业市场规模衰退明显: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市场萎缩,但据有关资料表明,截止上半年,日本依然是世界压铸模具生产强国,其利润并未萎缩,竞争力依然强大。
据悉,在国际压铸模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境下,日本压铸模具业也在努力降低生产成本。“现在日本压铸模具业正逐渐将技术含量不高的模具转向人力成本低的地区生产,只在本国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
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日本这种加快向国外转移的趋势,这使日本本国压铸模具使用量减少。
罗百辉分析称,由于日本、美国、德国等全球模具生产强国的国内需求逐渐衰退以及成本的增加,使得这些国家的模具制造商开始转移生产,并逐步开拓中国市场。希望藉由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材料采购成本来增加利润。
但是这些国家的模具生产企业一旦东进,那么势必会使得其国家的模具设计及制造技术无形外流。这样就必须再次投入大笔的研发费用来加强其模具产品的竞争力,从而拉开其与中国模具产品的差异。
而从另一方面来看,虽然国外模具企业的进驻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国内模具的竞争,但是这些高端模具企业的入驻也从另一个角度促进了国内模具的竞争意识,从而会加大技术改良提高整体模具制造水平。
在市场规模上,不论产值或国内需求以日本衰退zui为明显。日本模具厂商在技术上较重视抛光与研磨加工制程,德国模具厂商则由提高机械加工与放电加工的精度与效率着手,以降低手工加工的时间。
中国模具行业与国外同行存在五大差异:
近一段时间来,我国模具行业发展迅速,但还是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模具网CEO、国际模具及塑料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分析认为中国国内模具企业必须找准自己的弱点,以提升我国模具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总体来说,中国模具行业与国外同行存在五大差异:
1、原材料问题。受售价限制,国产模具多采用2Cr13和3Cr13作精密热处理,而国外则采用专用模具材料DINI、2316,其综合机械性能,耐磨、耐腐蚀性能及抛光亮度均明显优于国产材料。这从根本上影响了国产模具的
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
2、制造工艺水平。国内模具生产厂家,工艺条件参差不齐,差距很大。不少厂家由于设备不配套很多工作依赖手工完成,严重影响了精度和质量。
3、模具设计体系。国内一些生产厂家虽然也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M),但依旧停留在引进、消化和吸收阶段,难以形成具有成熟的理论指导和设计体系。因此,规范模具设计软件系统的开发
是当务之急。
4、调试水平。模具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工装,生产出合格制品才是zui终目的。因此,模具的质量、性能依赖试模结果检验。国内模具厂因交货期短,试模设备局限,往往把质量检验工作放在用户处试模,易给用户造成大量
的损失和浪费。而且由于修模受时间,场地限制,往往难以调试出zui佳状态。而国外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都拥有自己的试模场所和设备,可以模拟用户的工作条件试模,所以能在zui短的时限达到很好的效果。
5、配套体系。我国模具生产企业习惯埋头搞生产科研,而忽视了与其他设备供应商、原料供应商合作。无形中使用户走了许多弯路。我们中国模具招聘网的模具厂必须和其他厂家及各大科研院所共同合作,
为用户创造zui佳的制品,创造更大的利润,才有希望为自己营造广阔的发展空间。
日前中国模具标准件利润率得降低:
模具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模具技术标准的制订和执行、模具标准件的生产和应用以及有关标准的宣传、贯彻和推广等工作。我国模具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加之宣传、贯彻和推广工作力度小,因此模具标准化落后于生产,
更落后于世界上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国外模具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德国等,模具标准化工作已有近100年的历史,模具标准的制订、模具标准件的生产与供应,已形成了完善的体系。而我国模具标准化工作只是从
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以后的1983年才开始的。目前我国已有约2万家模具生产单位,模具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工业生产要求相比,尚很不适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模具标准化程度和水平不高。
我国模具标准化体系包括四大类标准,即:模具基础标准、模具工艺质量标准、模具零部件标准及与模具生产相关的技术标准。目前,我国已有50多项模具标准共300多个标准号及汽车冲模零部件方面的14种通用装置和244个品种,
共363项标准。这些标准的制订和宣传贯彻,提高了中国模具标准化程度和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由我于国模具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模具标准件生产、销售、推广和应用工作也比较落后,因此,模具标准件品种规格少、供应不及时、配套性差等问题长期存在,从而使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一直较低。
近年来虽然由于外资企业的介入,比例已有较大提高,但总的来说还很低。据初步估计,目前这一比例大致为40%至45%之间。而国际上一般在70%以上,其中中小模具在80%以上。由于中国模具企业的性质和所在的地区不同,
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存在很大差异。三资企业要比其它企业高,南方的企业要比北方的高。这在广东表现得zui明显。广东集中了大量的三资企业,他们带动了其它企业观念的转变和市场的发展,因而广东的模具企业模具标准件
的使用覆盖率远远高于其它地区的模具企业。贯彻模具标准,采用模具标准件,不但能有效提高模具质量,而且能降低模具生产成本及大大缩短模具生产周期。有关统计资料表明:采用模具标准件可使企业的模具加工工
时节约25%-45%,能缩短模具生产周期30%-40%。随着工业产品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快周期生产的发展,为了提高市场经济中的快速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模具生产周期显得愈来愈重要的今天,模具标准化的意义更为重大。
由于我国模具标准化工作起步晚、进展慢,再加上过去大而全、小而全、自产自配等陈旧观念的影响,因此,我国模具标准件长期以来一直是品种规格少、生产规模小、流通不畅通。即使是目前生产较多的模架、导向件、
推杆推管、弹性元件等,也是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一些外资企业生产的高档模具标准件,由于价格昂贵而影响其推广应用。
业内人士指出,模具标准件适合于社会化大批量专业化生产,但我国长期以来却一直是散、乱、差的局面。所谓散,主要是模具标准件生产厂点太多太散,很少能形成经济批量。所谓乱,主要是标准乱,企业往往要按国标、
行标和过去的好几个部标及某些企标生产,而且要按日、德、美、瑞士等外国标准和某些国外着名企业的企标生产。同时,模具标准件市场也乱,无序竞争造成许多不良后果。所谓差,就是模具标准件的质量差和企业的效益差。
近年来随着外资企业的介入,这种状况虽有改善,但仍未根本改变。生产与需要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部分企业不从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却只在价格上做文章,致使过分压价以后造成偷工减料、鱼目混珠、质量下降,
从而殃及许多企业,使得模具标准件总体利润率下降,有些企业甚至到了亏损的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