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教学(上)
第一节、 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1、教学的概念: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2、教学包含以下几个方面:A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B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 C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不仅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德育、体育、美育的基本途径,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教学作用:A社会经验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B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C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三、教学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 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 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
4. 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A教学认识的主体是学生B教学认识的客体是课程教材
C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是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间接性 交往性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二、1.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如何相互转化?
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科学的组织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操作和认知策略去解决问题,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怎样相结合?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参予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二、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方法
一、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2、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区别
3、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育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
2、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 (4)演示法(5)练习法
(6)实验法
1、本章出简答题的几率非常大。
2、本章涉及的人物非常多,特别注意每个人相应的教育言论。
3、从微观来看,教学不外乎涉及三个大的因素:学生、教师、教材。从宏观来看,涉及外部环境,即社会。因此,凡是记不准的简答题,几乎都可以从这几方面来答,总可以得点分。
例如:教学的意义是什么?P109
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教学的基本手段
社会再生产的主要手段
又如:教学的任务是什么?P110
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传授系统知识与技能
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第八讲 教学(下)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一、备课:1钻研教材(包括教学大纲、教科书、参考书)2了解学生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二、上课
1、 课的类型与结构
课程的类型。根据教学任务:传授新知识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新知识课,检查知识课
根据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课程的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2、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三、作业检查与批改
内容要符合要求,分量要适当,要向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经常检查与批改学生作业
四、课外辅导
五、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
效度: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信度: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程度。
难度: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
区分度: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评价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指导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 班级授课 分组教学 设计教学 道尔顿制
一、个别教学制 优点:因材施教 缺点:没有效率
二、班级授课制
1862年:我国京师同文馆 最早采用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点:效率高、教师主导、集体教学,缺点:容易理论与实际脱节,不利于因材施教
三、分组教学制:外部分组,内部分组
分组学习的优缺点:优点:它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培养,缺点: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家长、教师的意愿和学校的要求产生矛盾, 副作用大
四、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五、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未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授受考查
第三节、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 综合性 可操作性 灵活性
二、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
1、内容型策略 2、形式型策略 3、方法型策略 4、综合型策略
1、本章内容较简单,许多知识点不用学习也可以答题,特别是选择题。
2、本章的重点内容:
第一节中的备课、上课、成绩考查(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
第二节中的班级授课制
第三节中的教学策略基本特征、四种策略
咨询热线:0512-66555771 咨询QQ:1294015820
更多请点击进入:https://www.ttpx.net/index.php?homepage=szxsstja
学校地址:苏州市人民路1023号永霖大厦601-C
苏州教师资格证培训|苏州教师资格证培训学校|苏州教师资格证培训机构